那些年被手机厂商玩坏的“音质”:华为 Sound X

/ 阅读:6876
作者: 飞飞

我们的《被手机厂商玩坏的音质》系列恶搞散文四年前写过《小米篇》《锤子篇》,本以为就此金盆洗手,不过昨天同事@硕硕 说打算买个华为刚发布的 Sound X.. 所以 I'll be back 了..

先看看华为发布会怎么说: 


硕硕考虑过 HomePod,我说 HomePod 在我家吃灰很久了,因为延迟严重 —— 用国内音乐 APP 播放有 1 秒以上延迟(用 iTunes 没有延迟,故意的),看视频更吃力,音画不同步超过 1 秒。当然苹果是有解决办法的:买个 Apple TV... 我不买...

我有过小米音箱,上次横评完送人了,换成 JBL Charge 3,然后嫌中频不好又换成 Freeplay Home,基本满意但高频还差点,正在等 JBL Xtreme 3... 我还有过华为荣耀手机,后来越来越慢就不用了... 我还有朋友在华为工作..

讲回华为 Sound X...

首先它比小米和锤子更靠谱

毕竟小厂商更需要夸大其词

发布会看下来我觉得 Sound X 可能是国内做智能音箱最强的,不过...

Sound X 只是藏得更深

从专业角度来看还有些问题

我们一点点分析,首先是 :

“背靠双低音”单元

这是近十年音箱行业很火爆的技术,而且被广泛的录音棚、混音师和录音师认可,光是监听厂商就有多家采用,包括 Barefoot、Kii Audio、Avantone Abbey (评测)、甚至丹拿低音炮 18S (评测)。这都是主动式“背靠”或“背对”双低音,Focal Shape 的双被动单元不算...


技术本身没问题,问题是

这是个低音炮技术

超低频本身“无指向”

朝两边出声影响不大

它们要搭配中音单元

你可以看到:录音圈最知名的“背靠双低音” Barefoot MM27 采用了双 5 寸中音单元,双低音的分频点是 80Hz,只负责 80Hz 以内超低频;

民用圈也有点名气的 Kii Audio 采用了一个 5 寸中音(中/低分频点 250Hz)、而新锐厂商 Avantone Abbey 也是 5 寸中音(中/低分频点 120Hz)——总之他们都得有中音单元。

加持 Sound X 的帝瓦雷呢?

(中文名让我想起雷帝嘎嘎)

他们用了一个 5 寸高/中频同轴单元,双低音只负责到 300Hz(再往上可就有指向性了)~ 


没有中音单元怎么办?

那双低音就要... 负责中频

然而中频有指向性

人声朝正左/正右发声

外壳还有两个孔限制扩散性

如果你在正面聆听 Sound X

人声可能会“缺一块”

当然这也不是没有办法:

中音不够, 高音头来凑

Sound X 有 6 个高音

高音头凭“人多力量大”做中音

官方没说单元尺寸, 我猜一下 :

(已知音箱的高度是 203mm)

比划下来,Sound X 的低音单元应该是 2.5 英寸、高音头是 1.5 英寸,很有意思的是:

高音头是迷你 PP 凹盆

不是常见的丝膜软球顶

PP 盆的确实比“丝膜球顶”抗燥(但速度不够丝膜快,回牺牲高频细节),常规 1.0 寸丝膜球顶音箱的分频点是 2.5kHz 左右,为了用高音头表现人声中音,我猜 Sound X 最多做到 500 ~ 800Hz 左右,这依然不够。


等等, 双2.5寸低音..

低音能下潜到多少 Hz?

发布会上说有 40Hz

如果按照监听行业的标准(±3dB),这起码是 8 寸音箱才能做到的...


当然这个图像有很多的问题

烧友能指出它没有横轴

你不知道它提升衰减了多少

而混音师还知道更多,例如

下潜截止点不该算40Hz

中频的坑明显低于 40Hz 的声压...


但更隐秘的是 :

两者的测量声压不同

(“友商产品”应该是 HomePod)

假如我们提升 HomePod 音量

你就会看到红线的对比图

HomePod 的下潜没差这么多,而且中低频看上去更完整..


很奇怪华为会公布这种频响..

音乐人和老烧看到这种曲线估计都不敢买 —— 高频“死亮”,这是因为华为真的在 free-field 消音室测试 (而不是像小米那样在办公室测试),这样低频就显少,应该还是正面测试,导致朝向两边发声的中频也少,如果在家里听,中/低两频应该不至于这样。

PS:由于 HomePod 的中/低频单元 (4 英寸) 也是全指向,在正前方测量时,相比华为能收录更多中/低两频,上图看来也果然是这样。
Sound X 的声音调试值得商榷,宁愿用 1.5 寸高音头做过量不敏感的超高频,不如像 HomePod 那样放弃一些超高频(我们实测 HomePod 延伸大概在 12kHz@-10dB)来弥补更关键的中频 (HomePod 分频点看起来大概在 500 ~ 600Hz)。

其他我们就不详细讲了,涉及更专业的内容... 例如测量距离是不是 1 米(由于中频朝两边出声,近了没中频、远了更没低频),立体声还是单声道测试,测量的声压和 THD 失真是多少...

总之我对这种设计存疑

高音头要做360°全方位扩散

但中低单元却要朝两边扩散

虚拟 5.1 声道也不要信

否则官方不会建议你买两个

先做好双声道 (立体声) 再说

两只音箱一起用又有个问题,分别摆在左右时会有单元正好相对,因此有一部分中频同时朝前扩散时会出现“梳状滤波”(不理解的话就搜索“水波干涉图”),HomePod 由于是全方位扩散,中频在家里会打得更散,两个音箱的相互干扰没这么明显。


还有一点建议官方必须改

单位标注的专业性

在官方 PPT 和官方图片里

高频单位一直标“KHz”

一秒感觉就不专业

音响行业的标准写法是:

“kHz”

不一样吗? 有差别吗?

有, “k”必须小写..

这个特么重要吗?

IT 和互联网圈的朋友可能不理解,我们能标“MHz”、“GHz”、“Kbps”,凭啥不能标“KHz”?我只能说 —— 音响行业就是这样的惯例...

我们这里先不说专业厂商

先看看帝瓦雷官网怎么标 :


看看 JBL Charge 3 怎么标 :


看看 SONY XB12 怎么标:

那苹果, 亚马逊和三星呢?

它们没有标!!

“频响”的测量有严格标准

“全指向”的智能音箱都不适用

这才是负责的表现!


——————————

12月2日更新

——————————

我们的文章才发布两天,今天看到华为 Sound X 官网已经改过来了:“40kHz”,佩服华为这家巨无霸的运营效率!


  • 最该吐槽的其实是帝瓦雷这个品牌,来看看他们官网都写的什么匪夷所思的介绍,目瞪口呆:我们的核心发明——模拟数字混合放大技术或 ADH® 是开创性的技术,完全改变您聆听声音的体验。首次将模拟放大(A 类)技术的复杂性和数字放大(D 类)技术的功率和密实度结合在一起。科技革新。 这就是明摆着要过滤掉有一点音频知识的人,猛赚普通消费者的钱
    Kosmos 评论道
    • 原文搬运,这段话的官网网址 https://cn.devialet.com/zh-cn/phantom-analog-digital-hybrid/
      Kosmos 回复 Kosmos
    • 开始以为它同轴单元用的 A 类,双低音用的 D 类,后来看说的是四个“enslaved”的 D 类,加上 A 类,我觉得可能是将“后级放大”再分两级,先过四个弱 D 类,再过一个弱 A 类,但假如像官方所说 D 类的缺点是“失真”的话,多过一次 A 类也无法避免这个失真。
      飞飞 回复 Kosmos
      • 这和混动完全不能类比,混动可以在没地方充电的时候加油发挥作用,他这个多过一个A类不仅不能避免失真,反而还会加剧失真,还能厚脸皮的说A类D类混合是“ADH® 技术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清晰度和透明度。无论何种声压级,均为零背景噪音和失真。只有您与音乐世界。” 并且是比纯D类的监听音箱更好的“极致微工程学的骄人成绩,ADH® 是 Phantom 的核心技术。没有什么能更有力地表达我们的使命:利用数字的全部力量和智慧,产生最纯粹的模拟。世界上最美妙的声音。”, 除了作为噱头来忽悠骗钱之外就没别的用处了,怎么能说是过渡技术呢?
        Kosmos 回复 飞飞
  • A 类和 D 类之争有点像汽油车和电动车之争,“混合放大”有点像混动,是一种过度技术。其实无论听 CD 还是手机,现在的音乐都是数字音乐,听模拟音乐只能买黑胶或磁带,没有必要听“混合”格式的音乐。
    飞飞 评论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