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说声卡接口的那些事儿

/ 阅读:6211
作者: wiker

如果你是近几年才接触外置声卡或专业话筒,可能听到看到的很多产品都是 USB 声卡(话筒)或 USB-C 声卡(话筒)。

昨天,有一位朋友在叉烧便利店的客户群里问道:“我的那款搭载了 USB-C 的拜亚 FOX 话筒能不能插到 USB3.0 的电脑接口上呢?”一个很有意思的问题。如果你不知道这款话筒,可以看看我们之前的评测:

拜亚动力 FOX USB 话筒评测


要讲今天的 Type-C 接口声卡之前,我们还应该先回顾一下在此之前的专业声卡所搭载的接口。

我所接触到的最早的声卡

应该就是 IEEE 1394 接口

也就是我们常说的火线接口

火线接口是由苹果公司在 80 年代末推出的一种数据传输接口( APPLE 开发后来提交给 IEEE 1394工作组开发,并由 Sony,德州仪器,IBM 等公司共同推广)。火线接口从诞生时,就比与它同时期的 USB 接口在传输速度上要快很多:

Fireface 400 最高传输速度 400M

比 USB1.1 的 12M 要快近 33 倍

说到这还要提一句,许多录音界的前辈们应该还记得 RME / Lynx 的火线音频接口吧。可以说 RME 的给人以“稳定,干活靠谱”的品质感,就是从那个时代慢慢积累下来的。

除了速度快以外,火线还有什么优势?

可以菊链多台火线设备,

可以双向传输数据(全双工)

它还允许在不使用 CPU 或内存的情况下,进行对等设备通信(例如扫描仪和打印机)。看到这里你可能禁不住会问,火线这么牛为什么还是“日渐凉凉”了呢?想了很久,也总结了很多,最后想出一句话,

它普及过程中存在的最大问题是贵

搭载火线接口的电脑上必须要搭载相应的控制芯片才能使用火线传输...而且火线普及早期,作为开发了这一接口的“开发商”——苹果,还要收取专利授权费...因此当时除苹果以外,只有极少数有大量数据高带宽传输需求的厂商会使用这种接口。

据Wiki百科资料,每一台 Fireface 火线设备都可以被当做一个主机或客户端,其本质上是一个点对点网络。而使用 USB 设备,是需要一个主控器的,这个主控器通常就是我们的PC(这个成本就会低非常多)。


再说说我们今天的重头戏

USB 接口

虽然 USB3.0 已经推出数年了,但是目前USB2.0 的声卡仍是主流选择。一方面为了照顾少数电脑配置不算高的用户,一方面中低端价位声卡传输的数据本身也并不太需要超快的传输速度。

那么 USB-C 又是怎么一回事呢?

为了方便大家理解,,我做个比喻。USB-C 就是一个硬件,USB3.1 则是一个软件。USB3.1是USB传输协议中的一种,而 USB-C 则是一种物理接口。因此,

搭载了 USB-C 的声卡

并不一定走的是 USB 3.0/3.1 协议

那么我们可以回答文章开头那位客户朋友提出的问题了。拜亚 FOX 话筒虽然搭载了 USB-C 接口,但是走的仍是 USB2.0 的传输协议。而 USB 3.0 是向下兼容 USB 2.0 传输协议的,因此可以接在自己电脑的 USB 3.0 接口上。

与它类似的还有 PreSonus 的 Studio 24 声卡,虽然同样是一台 USB-C 声卡,但是走的也是USB 2.0 协议。我们常说 USB-C 解决的最大的问题就是:

传统 USB 接口占用体积较大

厂商们之所以在 USB-C 接口上还走 USB2.0 协议,一方面是为了成本的考虑,另一方面主要就是因为中低端声卡的确不需要 USB3.0 那么快的传输速度。而使用 Type-C 接口则可以使声卡在最大程度上减小体积,变得更为便携。

以前的笔记本总不能取消网线接口是因为当时没有其他接口可以达到千兆网线能够传输的数据量,因此前几年的笔记本总也做不薄。因为再怎么做,都有个网线接口摆在那......

  • 总觉得雷雳在走火线的老路
    Ktvzk 评论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