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乐器的EQ避让

/ 阅读:2170
作者: 大疯晖

我是新手。之前听到不少说乐器的EQ避让,怎么样避让呢?很多乐器有好多重复的频段,对于重复的频段避让的时频点还是把重复的频段给切了?

  • <p>这个问题涵盖面有点广....,而且不同情况EQ避让使用方法也不一样。不过我依次回答下你的问题,如果是新手,我推荐先看看EQ的基础知识,网上搜了篇可以看看<a href="http://www.midi.twmail.net/ltu09.htm"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http://www.midi.twmail.net/ltu09.htm</a>&nbsp;貌似讲的还挺全。</p><p>说回EQ避让,首先要想为什么需要用到EQ避让,实际情况通常可能是我们常说的“声音挤在一起了”“人声一出来吉他声音就小了”,就我个人而言会尽量少并且不优先使用EQ避让,删掉那些可有可无的音轨,正确的摆位,音量控制...都优于EQ避让。论坛里有位Pickerrr老师,他会在混音中大量使用低切让动态更可控。</p><p>题主可以说下混缩中具体遇到的情况,这样也可以针对痛点进行讨论。</p>
    叉烧日爆 评论道
  • <p>老师这个称谓太高,我担不起,请叫我大师。。。咳咳咳,确实如楼上所说,先平衡音量,再去掉实在无用的片段,再摆声像,再调整EQ。</p><p>因为如果不这么做,而直接去EQ的话,会判断失误。也许音量平衡了,他俩就不挤了。也许这个电钢跟钢琴在弹基本完全一样的东西,那么去掉一个也许就不挤了。也许把这个电吉他的小旋律摆到左边,把合成器的这个ARP摆去右边,他俩就不打架了。</p><p>如果以上都用了还打架,再说均衡。所谓避让,就是将A乐器的特点频段突出些,跟别人打架的频段降低些,B乐器也是一样,这样AB就各有千秋,井水不犯河水。</p><p>但注意有时候,并不是他俩频率打架,而是某者能量的压倒性优势。例如一个合成器的高频连复段,所有音符的基频都在1000Hz以上,而在20Hz有一个巨大的突起,甚至比音符本身都大,超低频的能量非常大。这时候,尝试用你最陡峭的低切,将100Hz以下,甚至800Hz以下都切掉,听听是否影响了乐器的音色,还是说,帮助了它。一个100Hz以下低切的木吉他扫弦,单独听起来很薄,但放到整个编曲里,它可能正好,它的超低频就不会干扰到Bass和地鼓。这意味着,你的Bass和地鼓,连带着这个木吉他,又可以调大一些啦!</p><p><br></p><p><br></p>
    Picker 评论道
  • <p>还有一个小经验,有时候“闪避”不是仅通过混音来解决,而是先看看音符有没有问题,编曲人新手容易编入过多的音符——关键是不舍得删除,音符多起来,频率相邻的乐器就更容易打架了。</p>
    飞飞 评论道
  • <p>我觉得在解决乐器间频段冲突之前,要先确定“是不是<strong><u>只有</u></strong>频段冲突”:</p><p><br></p><p><strong>1.是不是音高本身的冲突?</strong></p><p>如果两个声部/乐器的音高处于同一区域内且距离过近,尤其是呈不协和音程关系,从听感上极可能出现“拥挤”、“浑浊”的情况,低音区尤其明显。</p><p>排除办法:使用DAW中的多轨MIDI窗,同时显示多个轨道的MIDI音符,检查是否有距离过近,过紧和和弦冲突音。<strong>低音声部</strong>间距离最好不要少于<strong>四度</strong>(同度除外),<strong>高音声部</strong>间最好不要出现<strong>二度</strong>(大小二度都算)。</p><p>Tips:修改声部位置,让声部更合理。</p><p><br></p><p><strong>2.是不是音色本身的冲突?</strong></p><p>两个相似音色处于同一音区(包括同音和八度音)时,经常会因为音色相似导致相位冲突或某个频段增益过大,导致音色的改变(或梳状滤波效果)。例如钢琴和钢片琴/竖琴,弦乐声部和pad声部,电贝司和低音提琴等等,合成音色需要优先注意。</p><p>排除方法:这种情况通常出现在两个<strong>发声方法相似,音区相近</strong>的乐器之间。solo任意两轨音色,找出声音拥挤的点,优先用<strong>力度、音高、声向</strong>三个维度修改音符。</p><p>Tips:相似的音色尽量不要再同音区出现,编曲作品的丰满是靠<strong>不同类型的乐器</strong>在<strong>不同音区</strong>,以<strong>不同节奏</strong>演奏产生的。</p><p><br></p><p><strong>3.是不是声向(pan)的冲突?</strong></p><p>如果音区相同,音色相似的乐器同时出现又无法避免(如双吉他solo,小提琴分部,打击乐重叠,人声与其它乐器频段相似等),可以优先从声向(pan)的角度解决。这种方法对中高音区(频段)的声部比较有效,使用在低音声部时效果很糟糕。</p><p>排除方法:类似上一条,先solo主奏乐器/人声声部,再solo其它任意声部,找出声向冲突的点,思考冲突音轨可否调整声向。</p><p>Tips:不是所有声部都适用此法,只有上面两种情况都排除后才会考虑调整声向。尤其弦乐、钢琴、pad和需要大空间感的声部要慎重。</p><p><br></p><p><strong>4.是不是节奏冲突?</strong></p><p>极少数情况会出现音符量化不准确导致的声音脏、拥挤、浑浊。例如三连音和16分音符同时出现...</p><p>还有,编曲整体没有突出强拍或重点拍时,也会出现无层次感等现象</p><p>排除办法:突出主体律动,思考那些节奏和音是不必要的,先删除它,看看有没有好转。</p><p>Tips:音乐不能轨轨都开花,重点太多就是没有重点。</p><p><br></p><p><strong>5.最后来说说频段冲突</strong></p><p>之所以最后说频段冲突,是因为如果排除了上面四种编曲上的问题,频段冲突的出现几率会非常的小。如果问题依旧,再考虑用均衡器来改变音频。</p><p>EQ修改,要优先做减法而不是加法:损失某个次要声部的频段,比加强主要声部的突出频段更有效。</p><p>也就是说,如果两个乐器有频段冲突,优先衰减次要声部和非主要频段。</p><p>例如有冲击力的底鼓,冲击感所在的频段大约在500Hz左右,鼓皮声约2500Hz。明亮的bass,击弦感约800~1000Hz。这些数据只是一个大概的范围,实际操作时应配合图示均衡器和耳朵慢慢校对。</p><p>Tips:耳朵终究不够准确,必要时要借助插件判断频段峰值在哪,再使用带通滤波器扫频,做出最优的选择。</p><p><br></p><p>希望可以帮到你:)</p><p><br></p><p><br></p>
    柒先生 评论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