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理二代:M-Audio Axiom 61 MKⅡ

/ 阅读:3002
作者: Dam

前言

  很高兴能拿到这款新一代的Axiom键盘进行评测,因为我本人就是一个Axiom键盘的使用者。3年前买下的Axiom第一代61键的键盘(那会儿M-Audio已然和Avid结婚了),到现在一直用得都比较贴心。Axiom的中文译名是“真理”,名字很嚣张,但是作为众多中高端键盘之一也确实没有让用户失望。06年M-Audio开始大搞MIDI键盘后,从Oxygen到Axiom Pro,都可以看得出有不小的改观。因此拿到这款新Axiom不免很兴奋,必要与我的Axiom比比有什么变化。

外观篇(4/5)

  从外包装盒上看,感觉很亲切。那长相一看就可以认出是Axiom。黑颜色,蓝屏幕,8个标志性的鼓垫。可是当我把它一掏出来看的时候,却不知为什么突然觉得有点像UF火键的感觉,囧。

  比起老Axiom,新的Axiom可一点也没轻。想背着它流浪基本上是不可能的事情。

  外形上,老Axiom的外形特点可以归结为一个“圆”字,任何地方都是圆圆的。新的Axiom则明显要有棱有角一些。整个键盘的上面板有了一定的坡度,而不再是厚厚的大平板一块了。

  在上图的比较中,我们可以惊奇地发现,新Axiom居然变短了同为61键的键盘,短去的不是其他部分,正是键盘部分。仔细观察可以发现短去了将近一个键的宽度。这使得新Axiom的键盘更加紧致,够八度也更好够一些。

  最大的变化还属布局。

  原来放在左侧的蓝色LCD显示屏被放到了正中间(看起来更方便一些?),推子和旋钮分别居其左右。鼓垫的位置也更向中间一些了。至于原来在最左边看起来很高端的数字按钮则被完全取消掉了,数字功能改用按琴键来实现(和Oxygen一样)

  从上图的对比中能发现,功能键的位置发生了很大的变化。Axiom作为中高端键盘,功能一点儿也不少。比起老Axiom把所有功能都放在屏幕下,新的Axiom只把主要的几个功能键如Null、Panic等放在了上面,其余的则像Oxygen那样放在了琴键上(下图)。这样各个功能键则变得简约而又条理分明些。

  PS 老键盘放久了,都落灰了。屏幕上有污渍我居然都没发现。

  八度切换键、弯音轮、调制轮的外形都由“圆”变成了“方”形。也许是出于整体风格的考虑才这样设计的,但我认为还是老版的更好看些。

  9个推子这一片的设计变化也比较大。

  原来更有控制器味道的竖立起来的小推子,被改成了更像调音台的宽阔扁平的大推子,至于哪种更好用应该是见仁见智。中间的横纹也加入了红色,更加清晰可见。下面的这9个按钮各给了一个小蓝灯以示开关,不过注意,这9个按钮可不是原来那9个了哦。原来Zone的1234按钮被放在了显示屏的底下,Group的ABCD则被放在了相应区域的左上角。新Axiom的推子区左上角就有一个很小的“F”(旋钮区左上角有个E,鼓垫区左上角有个P),那个就是原来Group的按钮。这是一个很人性化的设计,你也就不用去记哪片是什么字母了。那么新Axiom推子区下面的那9个圆钮是干嘛用的呢?我在FL10里试了下,默认是可以快速选择不同的通道。当然你还可以定义成其他的。

  旋钮的外观没有什么可以多说的,中间变白了而已,个人认为好看了些。 

  黑键“长高了”。

  蓝灯亮起来很酷。

  总的来说,新Axiom的外观设计比较成功。既照顾了美学上的得体,又进一步改善了用户的操作体验。但毕竟也算不上什么精美绝伦的设计,给4星比较合适。

功能篇(4/5)

  先来看看Axiom附赠的配件。

  附件包括:USB线,安装说明书,驱动光盘(包括使用说明)和一张30天的Live Lite序列号。

  新Axiom从功能上来讲与老一代的并没有太大变化,毕竟还叫Axiom,不是他叔叔Axiom Pro

  基本配置上,弯音轮和调制轮、八度(转调)切换、9个推子(很有意思不是8个,多出来的一个估计是用来控master的)、8个旋钮、走带控制、8个标志性的鼓垫、一块大显示屏。这在前面外观篇里你们都可以直接看得到。

  后面的接口上来说,也没有做任何变化。MIDI in/out、USB接口、外接电源口(基本可以去掉)、表情踏板、延音踏板。

  至于面板上的功能,除了位置分成了琴键与面板上两部分,也与第一代是一样的。

  分组键F、E、P布局在不同区域后变得更加人性化。通过它你可以分别储存和读取不同功能区的数据。

  Null键:按下可拦截控制器输出MIDI信息,直到它们的位置与最近储存的一次位置相同,则自动关闭Null模式重新输出信息。(Null和Mute可以防止软硬控制器参数的不一样而造成的参数跳跃)

  Patch上下选择键(代替了原来的数字键盘的+/-)、Mute(静音)、通道和音色选择、Panic(一键消声)、VelLock(力度锁)、Bank(音色库)

  剩下的功能则全被放在了琴键上,需要通过按下Edit键来操控。如Ctrl/Channel Assign(控制器/通道 指定)、Snap Shot(一键发送所有信息)、Memory Dump(存储器输出)、Curve(曲线调整:包括力度曲线、鼓垫曲线、渐进曲线)、Drawbar(翻转推子的数值)

  不过奇怪的是Recall(召回)和Store(存储)功能没有放在一起,而是一个在琴键上,一个在面板上。

  以上功能与老版差别不大,基本上也就是位置上和操作方式上的一点点变化。唯一较为显著的变化就是增加了简化版HyperControl技术——DirectLink(Oxygen也有)。有了它,插上键盘后,键盘就会自动匹配宿主上的推子、旋钮和走带控制。这样省去了不必要的设置,方便了许多。下图可以说明。

  如果切换成插件模式,则会自动和软音源进行匹配,如下图。

  不过目前DirectLink支持的宿主还依然有限,看中这一技术的还请谨慎选择。下面是Axiom的DirectLink技术支持的宿主。

  • Ableton Live 8.1.4 +
  • Apple GarageBand ‘09
  • Logic Pro 9.1(不包括64bit和Express)
  • Pro Tools M-Powered 8.0.4 +
  • Pro Tools LE 8.0.4 +
  • Propellerhead Reason 4(不支持Reason 5)
  • Propellerhead Record 1.x(不支持Record1.5)
  • Steinberg Cubase 5.5(只支持Cubase的完整版,不支持其他版本和Nuendo)  

  另一显著变化就是多出来的9个圆钮和数字键盘的取消,这个在外观篇有讲到就不多讲了。另外Axiom支持Aftertouch(触后)功能。

  总的来说,虽然变化不大,但功能上的强大依然令人欣喜。DirectLink可以使用户在一定程度上脱离电脑键盘和鼠标进行编曲。这些年来在电脑编曲软件的强大攻势下,许多硬件控制器逐渐成为了鸡肋。但是DirectLink和HyperControl技术则让音乐家们重新回到MIDI键盘上体验硬件控制器的便捷。这也让创作者们更像是在演奏一件乐器而不是在“玩电脑”。

  不足的是使用各种功能的流程依然过于繁杂,不如用鼠标看电脑直观简便一些。我们期待着M-Audio能够从根本上简化整个流程,改善操作体验。

手感篇(4/5)

  整个第二代Axiom 61最让人惊喜的部分恐怕就是手感了。

  老款Axiom好像也是号称是半配重,但是真的好轻啊(虽然也不错)。新款的半配重则明显要货真价实一些。无论是按下去所遇到的阻力,还是弹起来的速度,都非常合适。由于是半配重,自然无法和钢琴比。但是它的弹起有种非常舒服的沉重感,而不是直接像弹簧一样的猛力反弹,这点是我弹过的所有半配重键盘中最接近钢琴的。黑键的高度也做了适量地提升。

  高阻推子用起来沉稳而顺滑,不像前一代的推子容易出现的“到达某一力度才突然启动”的现象了。无极旋钮的设计上也抛弃了前一代“疙瘩疙瘩”的卡位,变得更为顺畅,带速度感应。另外还加上了竖条纹以加大摩擦。

  各种按钮的手感都很不错,与前一代一样采用了无声设计。

  鼓垫可能略偏硬了一点,但并不影响实际打击效果的辨认度。

  弯音轮和调制轮从形状到手感的变化都比较大(图见外观篇。相比原来,更长,更窄。凸形的弯音轮也变成了传统的那种带条纹的凹形弯音轮。松紧度还算不错,但我还是更喜欢原来的那种。

  接下来本来应该上力度曲线的实测图的,但想了想这玩意儿也没有什么参考价值,图是可以伪造的。所以倒不如直接说说我弹一段曲子后力度反馈的效果。

  最轻可以到0力度没问题,但是一般的轻轻按力度基本不会低过30,在30到50之间。正常力度则维持在60到90之间。上120也并不困难。也就是说,10-30,50-60,90-110是相对不太容易出现的力度段。但通过更换力度曲线(4种)大概可以解决这个问题。

  弯音轮的表现不是很细腻,轮子虽然顺滑,但是曲线表现在宿主里却比较粗糙。每3cents前进一格

  调制轮的曲线则很细腻

  高阻推子的表现也同样不错

  至于那个无极旋钮嘛,则略微有点尴尬。虽然它具备速度响应,但是想在比较正常的速度下通过拧一圈从0拧到127还是不可能的事情。在第3种渐进曲线下,情况会稍微好一些,可以一圈从0到70。设计成无极旋钮,这是必须要面对的一道难题。但我想在一般情况下,通过对三种渐进曲线的调整,还是可以应付大多数控制包络的情况的。

  总体上第二代Axiom的手感算得上出色,但某些细节上还需改进。喜欢钢琴手感又嫌钢琴偏重的朋友应该会喜欢这款键盘的手感。

性价比(4/5)&总结

   官方报价为499.95美元。在中国的售价应该差不多三千多人民币。老一代的一手Axiom 61在网上的价格还维持在3200左右,所以我想MK2的价位比较合适。9高阻推子+8无极旋钮+8鼓垫+DirectLink技术+手感出众的61键+结实的做工,这样的配备,作为一款中高端键盘卖3000多元个人认为还是比较合理的,性价比较高。

优点:

1.强大的基本控制器配置,特色的鼓垫。

2.半配重琴键具有出色的手感。

3.人性化的分组设计,布局更加合理。

4.多达十余种的强大功能,支持触后。

5.接口齐全,USB供电稳定充足。

6.很酷的外观,结实的做工。

7.人性化的DirectLink技术。

 

缺点:

1.无极旋钮的速度感应还需改进。

2.弯音轮的曲线不够细腻。

3.操作流程还需简化。

4.略重。

 

总结:

  作为升级后的第二代Axiom,从手感、布局和功能上都做出了有意义的升级。可能用“强大”这个词形容Axiom MK2并不恰当,但至少可以肯定的是,这是款“全面”的产品。你也许不会找到有像HyperControl这样令你眼前一亮的技术,但它的方方面面却都完成得很好,能让你感觉到可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