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制作未来,刀锋Macbook Air评测
前言
感谢苹果公司提供 Demo,叉烧网还米有正儿八经评测过电脑,不过既然我们讨论电脑音乐,首先是电脑,然后才是音乐,现在如果没有电脑,估计很多童鞋都不知道怎么做音乐了...
电脑总体的两大发展趋势是更轻和更快。更轻,使得我们可以在床上、在地铁、在马桶上做音乐;更快,我们可以做得比以前更好更多,往日天价的DSP运算卡奄奄一息,音乐制作门槛更低。
11寸 Macbook Air 是上面两点发展的极限之作,1.06kg 重量,11寸屏幕却有1366×768的分辨率,另外是苹果首次在电脑中配备SSD硬盘,我们知道CPU的速度很重要,但无论CPU多快,最新的12核(24线程)的 Mac Pro 最多能跑150轨(48 kHz,如果工程是 96 kHz,那大概一百轨不到),为什么?——硬盘转速不够。硬盘才是我们目前最大的瓶颈(第二个瓶颈是主板带宽)。
因此今天我们用 Macbook Air 测试 Mac OSX 以及 Pro Tools 9 (Avid 官方不支持SSD和RAID)在SSD下的表现相当有代表性,因为SSD和超轻薄不光是IT的未来,还是音乐制作的未来(我认为没键盘的 iPad 暂时无法胜任标准的音乐制作)。按照规矩,我们将从外观、功能、性能、性价比四方面来折腾 Air。
外观篇(得分:5/5)之开箱
开箱照大家自己看吧...一如既往的简约,最后一张安装盘是最大亮点...
还有我们新闻里面介绍过的梅花螺丝。
外观篇(得分:5/5)之三代 Macbook 对比
找来了同事的13寸老白做对比,还有一台是我的15寸 Macbook Pro。老白是四年前买的,我的 Pro 是两年前,Air 是今年。可以非常明显地看出三代的进化。
注意 Air 的电源也是小一号的(40W),可以用 Pro 的大号电源(60W)给它充电,40W的小电源试了一下也可以给 Pro 充电,而且充电时间感觉差距不大。
11寸 Air 充电时间在80分钟左右,续航以我的使用习惯来看大概是4个半小时。
功能篇(得分:5/5)之安装
Air 没有光驱,这也是趋势之一,现在 Chrome OS 都出来了,Windows 8 据说也是“云系统”,估计以后CD将彻底没用,SONY最近也关闭了它50年历史的CD工厂,明智之举。
由于我很懒,家里的破PC电脑也是一直没有光驱,XP 和 Win7 之前两年都是用U盘装的,也不陌生了,但是这次装系统还是带给我不少惊喜(Air 默认带系统了,我为了测试又把硬盘格了..)。
插入U盘之后,图标就够炫了,格硬盘貌似花了1分钟,然后装系统,看着时钟,之前用U盘装 Win7 大概在一个小时以上,用光盘装给 Macbook Pro 装 Snow Leopard 大概是40分钟。而用U盘来装 Air,居然只用了20分钟!(瓶颈是 USB 2.0 接口,如果是 USB 3 估计可以更快)
注意这个安装盘是 Air 专用的,Macbook 和 Macbook Pro 如果用 Air 版本来装会提示你“无法安装”,另外 Air 虽然出厂带了 iWork,但安装盘中没有,只有 iLife 11。
功能篇(得分:5/5)之接口
Air 在极致轻薄的基础上,接口做出了一些牺牲,问题严重吗?我对比一下自己的15寸 Macbook Pro 来谈谈:
1、光驱(完全可以淘汰,家里的破PC两年来也是没有光驱)
2、小三芯音频输入接口(我在 Macbook Pro 上完全没用过)
3、SD卡接口(导别人的佳能50D相片用过一次,可我的单反是CF卡...)
4、Firewire 800 接口(见新闻,比起USB,Firewire 接口更加临近末日)
5、以太网接口,呃...这个是唯一有必要的,因为我出差住的酒店(如家和其他4星酒店)基本都没有无线上网,好落后...因此 Air 必须配一个无线猫或者一条USB转以太网的转接线(160块钱)。
不过如果身边还有多一台苹果,那无论光驱还是网络,都可以通过 AirPort 做 Sharing,因此我感觉 Air 的接口数量完全不是个问题。
上图,mini DisplayPort 和一路USB接口放到了右边,避免了两个USB接口的打架(最典型是插入两个一代 iLok)
虽然是11寸,但没想到键盘尺寸是全尺寸,跟我的 Macbook Pro 键盘大小一样,用起来完全没有影响,但F键变成了更窄的版本(因此暂时配不到保护膜)。还有一个有意思的,由于没有光驱,右上角的光驱弹出键也没用了,换成了开机键。
性能篇(得分:4/5)之屏幕
我一直感觉 Macbook Pro 是我用过最好的屏幕,没想到这方面也能被 Air 灭掉。
首先,调到最大亮度时,Air 比 Pro 更亮(感觉有两格的差别)
顶部可视角度,Air 可谓完全没有影响,Pro 瞬间被秒。
侧面的可视角度打了个平手,Pro 终于挽回一点面子。
Air 虽然是11寸屏,分辨率达到了1366×768,非常精细,唯一的不习惯是屏幕有点偏暖(但不黄),而 Pro 偏冷一点,可能我更加习惯 Pro 的颜色吧。
性能篇(得分:4/5)之 Xbench 跑分
Xbench 是目前 OSX 平台比较简便的跑分软件,感兴趣的自己去Google百度一下。
看到 Air 出来的分数时,我哭了——比我的 Pro 还高一点点。(当年一万二买的)
不得不感叹技术的发展,估计两年后的 iPhone 7 可以跑赢我的老 Macbook Pro。具体分数大家看,运算是 Pro 大胜,硬盘是 Air 大胜,平均分 Air 略高。我上周还在最新的12核 Mac Pro 上跑了下 Xbench,居然200分不到,但这位朋友给 Mac Pro 换了个SSD,马上400多分,SSD果然不是浮云...
(点击查看大图,左边为 Air)
性能篇(得分:4/5)之大战 Pro Tools 9
上页中,我们看到 Air 跑分已经超过了两年前的 Pro,理论上是不是应该比 Pro 强?我们实际跑个 Pro Tools 看看。
测试工程是 Pro Tools 9 安装盘上的“The Legion”,大家最好先看看(下图),这是一个比较“标准”的工程,50轨左右,数了一下有83个效果器和虚拟乐器,Aux 和 Send 也比较复杂,可以说这个工程能跑下来的话,你的工程应该基本也能跑下来。
首先,Air 启动 Pro Tools 基本是光速,5秒不到,我又哭了...(因为 Pro Tools 启动需要先将“.dpm”插件从硬盘读到内存中)
我先用 Pro Tools 9 专为苹果继承声卡开发的 Aggregate I/O 驱动来跑,Buffer 设置为512,其他参数不变,我个人认为512个 Buffer(44kHz 下约为12ms)是混音的底线,超过12ms的延迟将无法进行混音(如果是录音,需要128,否则256以上录制的单轨我以前都要“手动延迟补偿”)。
遗憾是 Air 一开始就弹出 6101 错误,Air 的 CPU 占用100%(下图,CPU占用在右上角工具栏处查看)。即使将 DAE Playback Buffer(Disk Buffer)两项调到最大,依然跑不下来,因为跑不下来的原因不是“Disk”的问题,而是 Air 的 1.4GHz 的CPU。
下半场,我们出动了 Avid 的 Pro Tools Mbox(下图,见评测),情况好转一些,512个Buffer勉强能下来,Disk Buffer 两项开到头后终于下来了,但是很悬,因为 CPU 占用在90%左右,看着纠结,因为做每一步实时操作就可能导致报错。
Macbook Pro 方面怎么样(我这台是2.53G的CPU主频)?Aggregate I/O 驱动时512能下来,256 非常勉强(两项 Disk Buffer 最大)。使用 Mbox 后,256 非常稳定,128 也比较稳定( 看来 Mbox 对延迟的改善在两档左右),64 跑不下来(两项 Disk Buffer 已到最大)。
性价比(得分:5/5)以及总结
虽然我们的测试样品是最低配的 Air,但几乎在所有日常操作都带给我们很震撼的感受(包括外观、体积重量、开机与启动程序),遗憾是它暂时无法满足专业需求,虽然 Xbench 平均得分甚至超过 Macbook Pro。这很正常,去年我看了一个 Nvidia 民用卡跟其专业卡 Guadro 的对比测试,民用卡的浮点运算已经超过了 Guadro,但实际跑CAD的渲染则远远落后,毕竟专业有专业的需求。
但是“专业”的标准在不停变动,我2000年刚上大学时,MAYA声卡的售价高达3000块,动态范围是90dB,这就是当时的专业,而我当时8000块配的电脑,CPU主频连1G都没有。我想再过两年,Air 的最低配已经能上到2G主频和4核,SSD的售价进一步下降后可能全线 Macbook Pro 和 Mac Pro 都会采用,这将会带来新的性能飞跃(或者 iPad 4 都可以跑 Pro Tools)。
对于专业人士,性价比最高还是13寸的低配 Air(高配太贵了),9000多,拥有1440×900的分辨率和1.86G的CPU,感觉可能勉强能用 Pro Tools 跑上标准工程。
还值得一提是SSD对于 Pro Tools 的支持,虽然 Avid 并不官方支持SSD,但今天的测试中不光运行良好,而且启动速度也让我很震撼,让我再次确认硬盘速度是整个系统的瓶颈。我相信大家也升级过N次电脑了,是不是感觉怎么升级CPU也没有明显的速度变化?因为现在系统速度的瓶颈不是CPU和内存。SSD一定是以后IT和音频的大趋势,问题是这个价格什么时候能下来呢?...
最后再拍几张 Air...苹果能把生硬的电脑做成一件艺术品、做成一种生活方式,这是我最佩服的。
用苹果切苹果...
五毛的苹果和8000块的苹果...
这个信封其实是...
是超欠揍的本本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