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年代的「超经典」纯模拟合成器 · 在40年后迎来了全新复刻

/ 阅读:1937
作者: 焦聚 Focus Jiao

80年代在现代音乐史上举足轻重

舞曲和新浪潮曲风自此开始涌现

迷幻和节奏成了人们追寻的东西

再加上电子录音设备的逐渐普及

「合成器」

就此成为声音设计中

不可或缺的得力工具

·

著名厂商 Korg 80年代初期陆续推出了几款至今依旧影响深远的合成器,比方说 MS20, Polysix 以及本篇文章的主角

Mono/Poly

Monophonic 单音 + Polyphonic 协音

这么一组合成了 Monopoly 垄断/专利

可以说这名字起的确实是很有梗了

可惜这款具有跨时代意义的产品从 1981-1984 仅仅量产了不到四年就被请进了“停产目录”。虽然整体也算是生产了不少,但是在快40年后的今天,要想再买到一台“不论卖相”只求“功能正常”的 Korg MonoPoly,你需要准备:

平均大概 $2000 美元

再加上100多刀的运费

还得有过硬的电工技能

不过好在我们音频圈著名的「啥都造」

Behringer 百灵达

在鸽了快一年后终于在近日

公布了价格并正式开启预售

Behringer MonoPoly

售价 698 欧 (约¥5500)

↓官方演奏演示在此(叉烧网翻译)


自从百灵达被 Music Tribe 收编后好像就愈发热衷于“复刻”,比如同样刚刚发行的 ARP2600 合成器的复刻版

而且从外网的反馈来看,这种复刻停产经典型号的生产计划受到了众多追捧,根本不愁没销路…想想也没毛病,毕竟“买到的是新品+价格相对便宜+百灵达质量稳定还有保修”

功能方面,百灵达版本的 MonoPoly 和原版相差无几:4个 VCO(压控振荡器)、4种波形、24dB滤波器、有独立滤波的VCA/ADSR包络、两个 LFO(低频滤波器)、单音/和声/协音三种演奏模式、和弦记忆、交叉调制、震荡同步、琶音器…非常“还原”,就像上方演示视频中那样,足以让你尽情发挥创意,并且音色不错。

有啥区别没?

还是有几个的:

  • 琴键从原版的44键变成了37按键;
  • 琴键使用了半配重,手感应该会好一些;
  • 接口更加“现代”,除了 Trigger 和 CV 外在原版基础上增加了 DIN 和 USB 的 MIDI 接口
  • 上半部分面板可以“翻折”,有三个角度可以调节,比原版只能平放要方便不少。

如果觉得 ¥5500 的价格还是略贵,或者刚接触合成器怕买回来用不上,可以考虑下 Korg 官方推出的 MonoPoly 软件合成器。功能一致,但是声音较实体原版略有区别,原价$99,现在官网活动价$49~

实体合成器有它独特的乐趣

有能力的话还是建议上实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