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响行业:消失的“德味”

/ 阅读:7948
作者: 飞飞

无论你混哪个领域,

都躲不过“地理粉”。

上汽车与摄影论坛,德系粉和日系粉每天都骂对方亲属;上足球论坛,英国球迷和南美球迷能约架干一场;最近上家装论坛,发现女生也会为中式或欧式家装而撕逼...

小编总结有三个规律:

1、我自己的选择不会错的、

2、你不对了我就得指出来、

3、你说我不对就是侮辱我...


回到我们熟悉的音箱/耳机领域,

发烧/录音圈主要玩这几种“味”:

德味, 美味, 日味, 英味

注:这里的“德味”泛指“欧味”,包括丹麦/奥地利等,当然还能细分出“法味”、“东欧味”或“北欧味”,而“美味”可能还分东海岸和西海岸,本文点到即止(小编太懒...)


我们先笼统介绍下这几种味道:

以监听厂商为例(HIFI 厂商通常不公布曲线,烧友自己也不测)...注意“监听”已经是音响行业里最平直的品类... 如果你是小白,理解本文需要先看看《高音有多高》 ~


—— “德味” ——

德国企业通常以家族姓氏(例如森海塞尔、拜亚和纽曼)命名,品质和口碑就是家族荣誉,这让德国人患上了“品质强迫症”。和汽车圈一样,音响圈里面“德味”拥有最多的意见领袖。

想想维也纳金色大厅的演出

欧洲的音乐传统是交响

如果高频多一点、低音少点

就能突出弦.乐.器.了



拿我们测的丹拿“老6A” 来说,6kHz 附近多 3dB、60Hz 以下又略少一点,虽然我们测的不是20年前生产的 BM6A,但它可能保留了当年的味道,

你可以说它“薄”,也可以说有“松香味”

(下图实测曲线的高频已衰减 3dB)



—— “美味” ——

这个词很少见,因为美国是移民国家,什么味儿都有,但美国人有两种味道是相对浓郁的:东岸的百老汇(歌剧文化)和西岸的好莱坞(电影文化),这两种文化的重心都是视觉,在听觉上,

无需突出主要声部,关键是劲爆

看看 JBL 经典监听 4311(1968年)


上面是说明书的原厂曲线,4311 是三单元/三分频设计,定位录音棚监听,理论上很容易做平(50年前 ±6dB 的水准确实也顶尖了),但中频仍有相对 -3dB 的调教,应该说是偏好了,这种曲线看歌剧或好莱坞大片都很爽,我们这种风格叫做——

微笑曲线(Smiling Curve)

补充一种“美味”,它得到苹果公司的青睐而火遍全球:

Beats 为代表的黑人/说唱耳机

按地理来说,应属“非 (洲) 味”

黑人天生喜欢节奏感,高频都不重要

低频甚至能比普通耳机多 20dB

高频在 10kHz 断崖式跳水 (下图黄线)


这种曲线对传统玩家可谓 “辣眼睛”...

不过真的可以刺激年轻人的肾上腺素



—— “日味” ——

二次元大本营...日本深受中国文化影响,骨子里的文化偏好叫“中央集权”,或“主旋律思维”,有没有发现很多中国传统名曲只需要一个乐器?《二泉映月》《高山流水》《十面埋伏》...对于流行音乐,中日韩流行乐的人声普遍比欧美要大 3dB,而且我们特别喜欢 K 歌,欧美大城市根本找不到 KTV... 总之这种偏好的特点是:

人声/主旋乐器高于一切

录音师都知道我要搬出老白盆了,中频可是 +10dB 啊...小编一直怀疑,这样的监听让欧美录音师更容易混出“微笑曲线”而让作品悦耳...从而成为八九十年代全球录音棚的标准。

但很可惜日系监听的影响力在老白盆身上既空前,也绝后...



现在市面上的“白盆”是第三代,其实同尺寸的 HS7 已经很平直(±3dB),但 HS5 保留了当年的范儿(1kHz 起码 +8dB),人声爱好者别选 HS7/HS8,要选 HS5 搭配 HS8S 低音炮。


—— 英味 ——

之所以没有拿“法味”或“北欧味”说事,因为英国是流行乐和电台媒体的鼻祖,Abbey Road 录音棚和 BBC 御用设备都是行业风向标。和德国人不同,英国人追求贵族感,就像劳斯莱斯和宾利一样,他们在高端监听市场的根基很深:B&W、PMC、ATC、Quested、Graham...

英国人没有太深厚的交响乐传统,音乐欣赏习惯叫“电声乐器”或“四大件”思维,这能让人声、吉他、贝司/鼓都突出,听 Beatles 这些老乐队最用得上这种风格:

三段均衡、三频突出

呃.. 中/高/低频都突出.. 还均衡?

因为“三段均衡”不是“全频段均衡”

看看 PMC 经典的 IB1S(好贵...)

真的可以又突出、又均衡...

三分频音箱都做不平,一定是故意的... 上图我们叠加了 IB1S 三个单元各自的频段(灰线),单元都有自己擅长频段,不会天生平直地衔接,各国厂商为了“填坑”都强迫单元做些自己不擅长的事,而英国人不强迫,让单元做最好的自己,这也让它们拥有更细腻的声音。



介绍完四种传统味道,那...

————————————

问题来了

————————————

问地理粉几个问题,通常答不上来:

• 新贵 Barefoot(家族姓氏)监听是德裔在美国创立,它属于美系还是德系?
• 丹拿、Scanspeak 单元、STAX 耳机都被华人企业收购,它们属于什么系?
• Focal Alpha 系列直接用了 KRK 方案并在同一家工厂生产,它属于什么系?
• 很多美国品牌直接用中国的 ODM 方案,中国设计,这属于美系还是中系?

汽车圈有个段子:很难吐槽英菲尼迪的新车,因为它是日本品牌(亲爸)、被法国雷诺(干爹)收购、在英国生产(亲妈)、使用德国奔驰发动机(心脏移植)、并主要在美国(老家)和中国(新家)销售的汽车...

人才/资源的流动越来越容易、越来越跨国

高管和研发人员相互“串门”,可能都在中国 OEM、都用中国的 ODM 方案、都用 Hypex 或 ICEPower 的功放、都用 SEAS 或 Scan-Speak 的单元,而且都用统一的频响曲线加权方式和消音室测试标准... 说实话现在市面这么多监听品牌——

只是同一拨人用不同的品牌生产而已...

EVE 直接是从 ADAM 出来的、KH 的研发总监从 Genelec 挖的、PreSonus 接管了 M-Audio 的监听团队、Gibson Les Paul 监听的内部和 KRK 新款S系列一模一样...


抛去身世谈声音,现在也无法判断

因为 HiFi 和监听越来越平直

德、美、日、英系都越来越平直,高端/中端监听全面改用 DSP 和 D 类功放之后,平直变得非常容易,前几年叉烧评测室还能用 20 ~ 80dB 的纵轴,后来已经无法明显区分了,去年改成了 40 ~ 80dB(我们正在考虑改用 60 ~ 60dB 的纵轴,以 ±10dB 来判断)。

还有个变化是音乐多元化,欧洲年轻人抛弃交响乐转投舞曲、英国年轻人主要在听电子、近年欧美还流行玩复古的黑胶 Low-Fi(我们上周也评测了复活的 Auratone),这些人可能在同一个国家,而且欣赏偏好经常改变——有没有发现国内听民谣的多了?两届好声音冠军都是民谣歌手~

逼得音箱厂商们要么有个性、

要么“不出错”地做成平直



————————————

和平年代

————————————

以前英格兰打长传冲吊、巴西打花式足球

以前开宝马 (运动性能)、坐奔驰 (舒适性)

以前当当卖书京东卖家电、百度不送外卖

以前有直板机、键盘机、滑盖机、翻盖机


现在只有一种手机



这是一个没有英雄、没有绝招的时代

无论峨眉、武当、少林,大家用散打决胜负

我还念 20 年前与同学为了自行车品牌争吵

但现在扫码就走的 Mobike 改变了我的生活


音响行业从“音质”上不会有革命性变化,接下来会有大笔收购和整合(就像去年 Harman),小编希望 “无线音频” 和 “无线充电” 时代早日到来,另外更便捷的 “全景声” 系统会给世人带来体验的突破(可能是耳机、或电影院的系统,家里装十几个音箱不现实)

 


  • 好文!
    Loory 评论道
  • 这是一篇一如既往的高水准议论文,飞飞味儿
    尉迟丸 评论道
  • 好喜欢Me Geithain的监听
    Ming 评论道
  • 大师,德味,毒!
    koller 评论道
  • 频响只是一方面啊,虽然大家频响越来越接近,但不代表瞬态、动态、声场这些方面也一致吧。但这些方面似乎不是“干活”的音箱需要太多关注的。。。
    iori97 评论道
  • 监听怎么会不关注瞬态、动态、声场。不少HIFI箱(包扩偏HIFI调校的监听)喜欢通过染色让瞬态稍慢一些,声场整体拉远一些,这会让习惯了的人觉着监听味偏干,偏冷,但实际上只是一种错觉,监听只是更真实一些。
    尉迟丸 评论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