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美升级,评TC最新Impact Twin
前言
非常兴奋地拿到国内第一个行货Impact Twin(可惜早有人拿到水货了)...之前24D和Konnekt Live从Sweetwater下架时,大概已猜到TC可能会出一系列Konnekt的升级版,结果等来的只有一款,是24D和Konnekt的结合体...从名字可以得知——Impact Twin,"Twin"是双胞胎的意思,TC主页也如此介绍:Impact Twin 同时适用于录音与现场。看来是集中全部火力于一点,而不是从商业角度来多出产品多捞钱。
之前我们已评测过两款TC的接口,Konnekt 6和Konnekt 8,说实话当时遇到个问题:无法全双工。RMAA中无法同时播放与录音,第一次遇到,很久没弄好,因此用了麻烦一点的办法来测RMAA。后来有人告之是与网卡冲突,另有人反映兼容性问题,因此一开始大张旗鼓的Konnekt系列便慢慢式微。
其实想想,TC多年来一直做效果器和DSP卡,Konnekt系列是第一次涉足音频接口设备,而且自己研发(不像Digidesign将Mbox一代完全交给Focusrite),情有可原,Konnekt系列就像先头部队,去吧...
两年之后,相信TC已经积累了一定经验,而且必须打个翻身仗以雪耻,因此Impact Twin我感觉是TC第一款完整的、真正意义上的音频接口,不是试验品,我们马上来看看它的表现。
外观篇(得分:5/5)
裸机1.5公斤,很重,打开盒子时惊了:完全没有任何防震用的泡沫或者鸡蛋壳,等于是皮包骨(见图2),第一次见到"裸奔"的包装。我当时想到两种可能性:
1、或者是对产品不负责,震坏了咋办?
2、TC对产品的抗震非常有信心,以至于无需防震泡沫。
拆开后,证明我的第二种想法正确,在很厚的塑料外壳里面还有一个金属外壳(见图8),保护相当好。介绍也说了,Impact Twin 两大方案之一是做现场,要经常带着跑来跑去,甚至摔来摔去,因此双层外壳的设计非常周到,而且必要。
外壳还有两点细节我比较欣赏,第一是塑料壳外伸至面板前,其外伸长度已超过旋钮(见图5,侧面看的话完全看不到旋钮),因此即使前面受到碰撞也不会碰到旋钮,作为现场声卡的话保护措施相当周到。为了调节方面,以及避免看不到前面板数据,外壳还有一个中部的弧度凹进去,调节与观看都不受影响,两全其美。(这里要批评Digidesign的Mbox 2 Pro,出问题几乎都是前面板旋钮被压坏)
另外采用沟堑型的外壳,可以有效防滑。在光滑的表面上有橡胶脚(前面板略微升起,见图5),在复杂的地表上还有这种沟堑型外壳,不光现场,野外都没问题(图8里我拆到那一步就很难拆了,因为内胆是全封闭设计,因此还防晒防潮)。
在附件方面也比较厚道,附赠一个Firewire800转400接头(我上月买了一个还花了100),电源适配器是110V~230V,国内直接插上就行。附赠的还有Live Lite(之前TC送的是Cubase LE)以及《Sound on Sound》免费3月在线版(估计只有我感兴趣了)。
我们看到Impact Twin身上确实非常厚道,录音、现场与野外都能胜任,确实从技术上说这些外壳、倾角和转接头都没什么难度,不过还没见过其他厂商采用双外壳和沟堑型机身的设计,这是TC作为大厂该有的风范。
图1:简单的外包装
Impact Twin 多图欣赏
图2:包装盒完全没有泡沫或者防震垫,附赠Firewire 800至400转接头、110V~230V电源适配器、Live Lite和SOS三月在线卡。
图3:Impact Twin 正面图,接口旋钮布局与Konnekt系列一至,不过沟堑型防滑外壳伸出,长度刚好覆盖旋钮,可以有效避免碰撞,MAC中可以直接火线供电,PC上不行。
图4:背面板,MAC可以直接火线供电,PC不行,需要电源。
图5,侧面,前面板采用倾角设计,幅度适中。外壳外伸长度完全覆盖旋钮,避免直接碰撞。
图6,俯视角度,机身深度很长,超过了15寸的Macbook Pro。
图7,与我的Mbox2 对比,深度长出一大截。
图8:双外壳设计,内胆为全封闭金属壳,防震防晒防潮,拆开很有难度,因此没继续下去。
功能篇(得分:5/5)
与之前的Konnekt系列理念一致,Impact Twin 是软硬件一体化的,硬件与软件都是同步调整,不过操作更加简单,之前要分几个面板去调节EQ和混响,现在一个面板全部整合,前面板1、2通道就是一个全功能的通道条,有EQ模块、压缩模块和混响模块三部分组成,而且界面...主观来讲我喜欢新界面,与顶级调音台SSL 9000如出一辙(Reason亲弟Record也采用了这种设计)。
我们先来看SSL 9000的真实硬件图片:
这是Impact Twin 界面:(点击放大)
操作讲起来比较麻烦,我干脆做了个视频,大家都方便...
(视频做得太仓促,还讲错了不少,大家明鉴...)
对于熟悉Konnekt的用户,可以不用多说了,接口差不多,例如一个耳机是MUTE接口(插入耳机时Main Out自动Mute了)、例如傻瓜卡拉OK功能...不过Impact Twin的功能比Konnekt更上一层楼,简单提几个亮点:
1、DSP跳线版,除了监听声卡Mixer和Send通道、还可以监听每个物理输入通道和每个软件输出通道;
2、快捷键非常方面,视频里还少提了一个快捷键是:按住Command拖推子/旋钮可以细调(与PT类似);
3、为了避免破坏性录音,通道条可以Bypass,而且在硬件界面就可以调;
4、插入插头时不同全插(包括XLR和背面板的Line in),半插时声卡已经能认出来并且给你提示;
5、太多细节...不说了...
Impact Twin 确实让我印象很深,如果要说有什么不足...嗯..当然就是不能用PT...还有跳线版我更希望是有一个回路(类似于以前的ESI和Marian),软件的输出可以跳线到软件的输入,这样可能性就无限了,而且无需光纤接口就可以内录,简单方便。因此这里我打九分。
音质篇(得分:4/5)
音质是TC强项,Konnekt系列升级后的Impact Twin也基本不用提,RMAA分数非常漂亮,根据我们《评分标准》,动态110dB左右的可以给4分,几乎是最顶级的水准。
有一点意外的是耳机接口,除去我们刚才提到的Mute功能,音质上,可能是我听过的最好的耳机输出(因为之前评测的Lynx 2和我平时用的Marian Trace Pro都没有耳机接口),在听Nickelback的《Dark Horse》时第一次发现一边吉他出来时另一边有个吉他的Room,而且非常明显,虽然我的Mbox2也能隐约听到,但Impact Twin让这些细节全部跳出来了。
另外,耳机接口的功率非常大,我用单耳300欧的MB Quart 450在OUTPUT为1/3的时候就够了,而OUTPUT调大最大时完全没有失真,因为RMAA测试就是用OUTPUT最大音量时(五点钟位置)来测的,这时的动态和底噪完全没有影响,赞一个。
来看RMAA:
综合成绩,大家看我测了四个分数:
第一个成绩是背面板Line in 1/2的分数(24/44),第二个成绩是背面板的24/48,48 kHz时音质居然更好一些。
第三个成绩是前面板的高阻输入(还是Line In),因此要过一次放大,1/2通道的Gain在9点钟位置。24D上面采用的是Impact一代输入技术,Impact Twin是Impact III第三代技术,成绩非常优秀,非常干净,经过放大之后动态只有3dB的影响,而且频谱似乎比背面板更平。后来用了话筒测试,确实非常干净,有些人喜欢不那么干净的模拟味道——你们还是后期在软件里面做吧。
第四个成绩是Bypass掉前面板的声卡面板功能(EQ、压缩与混响),分数几乎一致,因此你不Bypass调软件通道条直接录音其实也完全没问题。
对比我们之前测试的 Konnekt 8(音质与24D一样),音质上Impact Twin 还是有轻微提高。
注意在48kHz时,Impact Twin 的提高幅度比 Konnekt 8 大很多!
TC Konnekt 8 评测:http://bbs.exound.com/viewthread.php?tid=6412
性能篇(得分:3/5)
这里要分两部分讲,兼容性和ASIO。
之前的兼容性问题上文讲过了,甚至连WDM下RMAA都无法全双工,根据这次五天的使用,几乎没有任何问题,我在三台电脑上用过,公司的AMD双核+XP、家里的AMD四核+XP、Macbook Pro的苹果系统和Macbook Pro的XP系统,各种正常的操作,包括跑我以前Sonar的大工程,五天下来没碰到任何问题,也不用禁用系统任何设备。
ASIO方面,Konnekt 8 时测得与Marian是一致的(略低于平均水准),Impact Twin 有轻微提高,同一台电脑跑FL演示曲最低延迟192个sample,2个Underrun,可以说是主流的专业水准,应该跟Layla 3G差不多。
我家的三个接口对比一下:
Digidesign Mbox 2:128个sample,2个Underrun(升级到Pro Tools 8 之后才有了明显提升)
Marian Trace Pro:192个Sample,6个Underrun
TC Impact Twin:192个Sample,2个Underrun
性价比(得分:5/5)以及总结
作为两种方案(录音与现场)的合体,Impact Twin = Konnekt 24D + Konnekt Live,而且,比起24D,Impact Twin 明显在音质、功能、兼容性、ASIO都有全面的进步;比起Konnekt Live,新的外壳也更加牢固和体贴,那价格定位如何?
Konnekt 24D当年报价为官方625美金,Impact Twin 目前官方是——519美金,升级之后足足比前辈便宜了100美金!我们算一下,519*6.8(汇率)*1.2(0.17关税+0.03运费),大概是4200人民币封顶(24D国内刚上市卖5000多),网上报价大概会到官方的8~9折,估计实际售价是3300~3700左右(但刚上市时肯定会贵些)。
这个价格你可以买到几乎最顶级的音质、最丰富的功能、最耐用的硬件,同价位上我认为 Impact Twin 暂时没有对手,至于适不适合大家,自己琢磨吧。
平均得分:(5+5+4+3+5)/5=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