摇滚众神的背后:探秘老哥录音棚

/ 阅读:1053
作者: 叉烧访谈

关于“常识”的常识

我想我应该是初中开始听“中国式摇滚”的,听得最多的乐队按顺序大概是:黑豹、轮回、超载、面孔、郑钧——居然均出自他手(崔健和唐朝的织体太复杂,小时候就不是很喜欢,不过也是出自他手)。因此,如果说有哪一种“中国式混音”的风格我最熟悉、熟悉得像本能一样地去模仿的话,只有他的混音了。

大家可能忽略了一点:童年的音乐记忆已深深烙进我们脑中。无论你用 Sonar 还是 Cubase、无论你用 Waves 的EQ还是 Oxford,你的潜意识都在往小时候熟悉的风格靠拢。就像——无论你用叉子、勺子、手抓、还是筷子,关键还是你想吃什么,你选择用什么工具来吃饭并不是最关键的。

无论你承不承认,这就是他对80后一代音乐人的影响。他叫王昕波,1979年成立了国内第一支准摇滚乐队,现在是国内最年长和最睿智的录音师,由于相比起来很多圈内的“老人”都是他的晚辈,因此大家都尊称他为“老哥”。

上周应该是我第六次见老哥,与以前一样,老哥总是平静而坚定,谈论的内容也继续跑题,我想都是在讨论一些“常识”,在一个扭曲的国家中,尊重自己并拥有这种常识是难能可贵的。我想将昨天的三个话题简单记录一下(之前讨论过的话题就不继续了,请见链接1链接2、和链接3)。

1、音质问题

老哥:“可能有很多人会讨论哪个 ADDA 和音频接口的音质更好,实际上,换接口和ADDA(在接近顶级的情况下)的音质差别非常难以察觉,不如换音箱,换音箱谁都可以立马盲听出来。如果要我分辨现在桌上的 HD Omni(125dB动态范围)和 Avid Mbox Pro(112dB),我不是很有信心能分辨出来。”

飞飞:既然老哥“不是很有信心”能分辨出来,我是一定分辨不出来了...作为行业写评测最多的枪手之一,我觉得动态上了110dB之后我确实听不出来,但每次看别人的评测好像有些“高人”总能分辨出来,因此总是怀疑自己(我只能通过做物理测试进行对比),现在我希望尊重一下自己:我TMD就是听不出来,评测你们爱看不看...
 

2、音箱横放问题

老哥:“可能是以前用老白盆养成的听力习惯,无论什么音箱我都习惯横放,而且高音头必须朝外。”

飞飞:很惊讶,与我一摸一样,我写音箱也很久了,我听音箱也必须横放,而且高音头必须朝外(大家看我评测时有些箱子是竖放的,实际我听的时候一律是横放的),但有时候音箱说明书写明必须竖放(如CMS65),还有的写着横放时高音头必须朝里(如Alesis M1),遗憾这两对我都是横放并且高音头朝外听的。上月Tony老师来我家听solo6也批评我说太宽了...让我很困惑,现在放心了。那是不是以我和老哥的建议为准?当然不是,我和老哥现在只能归结为“听力习惯”,大家爱怎么放就怎么放,没有死规矩。

3、混音思维

老哥:“上次看你们的帖子《职业混音还有必要吗》,我觉得职业混音一定会存在,因为编曲人的思维方式与混音师的思维方式是完全不同的,一个感性,一个理性,这是根本性的差异。”

飞飞:终于有分歧了哈,不过我发帖子的目的只是为了让大家多讨论和重视,在“全民混音”的时代中,职业混音需要具备真正的实力。 

4月21日更新:Sorry 采访时N78录音死机了,录音全消失,很多内容都忘了(一气之下第二天我去买了 iPhone...)

4、关于调音台与控制器

老哥:“很快就习惯了(没有调音台),现在也不用控制器,习惯后对混音没有太大影响。”

飞飞:调音台无用已是不争事实,事实上,之前采访的常宽、亚东、力宏老师都不用台子(包括控制器),我当时把原因归结为他们相对太年轻,对台子依赖性不够,我还说过“只有在台子上工作过20年以上的混音师才离不开控制器”(这种20年的经验正是混音的关键),目前我遇到过唯一符合“20年台子经验”这个条件的只有老哥,但他现在也不用台子和控制器,而且“没有太大影响”,“大概几个月就习惯了”,我说那需要同时两手操作的台子技巧肿么办?老哥说很少,实在有必要就画两次 Automation。

因此,“纯鼠标派”没必要怀疑自己!!你们已经具备了一切的混音条件!!

这个是认真工作的老哥...

鼓房与2号混音室

1、“老哥录音棚”中有近10个中小收音室与混音室(本文照了一半吧),第一次去的时候又下楼又上楼,像个迷宫一样。

2、收鼓室的这套鼓好像有点历史的,是20年前给崔健老师录音时用的。 

3、经典的 Ultrasone 耳机,ProLine系列(现在叫Pro系列)是我一直最推荐的耳机,老哥这里用了750和之前的2500(最新的好像叫 Pro 2900) 

4、二号混音室,从机架上看来老哥已经出了不少设备 

5、一代经典 Creamware,破产改名为 Sonic Core 之后好像再也没有东山再起。下面那台 Alesis ADAT 可以说是 Alesis 的起家之作了。 

6、这边终于有熟悉一点的设备,两台 Apogee、Api 3124、Mackie onyx 耳分和 ATI 8MX2话放。 

Apple 博物馆与3号混音室

1、老哥是国内最早玩苹果电脑的,这几台 Macintosh 让我明白原来PC台式机20年前也是抄苹果的,就像现在DELL、HP、Acer、Lenovo 集体山寨 iPad 和 iMac 一样...旁边两个音箱也是有来头的,忘了...

2、三号混音室有键盘,好像用得少了,音箱也是横摆而且高音头朝外 

3、Alesis ADAT BRC,算是控制器的鼻祖... 

4、Marshall SE100 经典到几乎人手一台,之前在陈磊老师和常宽老师工作室都见过,大家都舍不得出。 

主混音室&客厅

1、老哥的主混音室就是客厅,做了很好的声学处理,这是我见过最舒适的混音室,比较有“人味”,我不喜欢传统的封闭棚子,感觉压抑,这里让我很放松。

2、最新的 Pro Tools Mbox Pro  

3、主混音设备是 MAC Pro、Pro Tools HD 3、AD16 和最新的 HD Omni(见拆解),上次本来还见了一台罕见的 Korg 的 ADDA。  

4、认真工作的老哥背影  

5、再来一张和蔼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