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奏制作的终极武器--NI Maschine MK3上手评测

/ 阅读:19862
作者: DMT传新科技

当老 MPC 玩家正想方设法的把音色塞进容量有限的软盘和 CF 卡,新 MPC 用户已经在使用触摸屏和电脑屏幕进行操作了,然而为节奏工作站带来数字化工作流程的并不是 Akai。当电脑和宿主软件变成了数字时代的创作中心,软件逐渐成为了主要载体,而节奏工作站也应该有新的工作流程。Maschine 就是 Native Instruments 对于这个时代的回应,这款产品可以说是打开了节奏工作站的新纪元,并且还在不断革新。随着每一代新产品的演进,Maschine 已经跳脱出了原本采样/节奏工作站概念,不仅仅局限于采样、播放和编排,甚至可以作为插件和硬件设备的宿主,还有不同的演奏和编排方式.... 近半年,Maschine 软件得到了很大的改进,加入了很多新功能,新概念愈发清晰。不过为了这些新功能当然也需要新的设备来呈现,也许这就是 Native Instruments 设计 Maschine MK3 的原因。

打击垫能不能再大一点?能不能有触摸条?能不能有彩色屏幕?能不能内置声卡?能不能把功能键都放在面板上?能不能有导航键?能不能不接电源?能否在相同的的体积上实现更多的功能,基本上这就是大部分用户的诉求。然而 Maschine MK3 都做到了,打心底想为 Native Instruments 的设计师点个赞。

Maschine MK3 的外观设计有着明显的变化,面板材质和功能按钮都已经更换了新的材质,参照市面上已经有的产品,可以说这两个部分和 Push2 的材质非常类似,甚至可以说是一样的,功能按钮的手感相当清脆。

另一个明显的改变,就是打击垫尺寸明显变大,但依然是透明橡胶垫。虽然没有 Akai 家 Fat Pad 的软乎手感,但 Maschine MK3 的大号打击垫明显拥有更好的感应反馈,灵感度更加细腻。

彩色屏幕也是 Maschine 用户一直垂涎的 Wishlist,可以说当时 Maschine Studio 能够得到红点设计大奖的很大原因就是因为这块屏幕。虽然很多设备都采用了彩色屏幕的设计,比如隔壁 Ableton 家的 Push2 和 Teenage Engineer 的 OP-1 合成器,但 Machine MK3 的彩色屏幕不仅仅可以显示基本的图形、波形、电平和数值,还能够完整显示 Maschine 内置插件、NI 组件和所有支持 NKS 的第三方插件。总的来说 Maschine MK3 的彩色屏幕更加图像化,而不是简单的图形,并且这两块屏幕在不用接入外置电源的情况下就能够拥有良好的显示效果,所有软件信息都能一目了然。

除了插件和参数,这款屏幕最直观的显示方式就是可以呈现整个 Pattern 和 Scene 的布局。

在 Pattern 显示模式中,音色的钢琴窗音序和整个分组的钢琴窗音序同时显示,如此一来使用者就不再需要看电脑屏幕,直接在硬件上就能得到准确的 MIDI 音符信息,然后按下 Step 按钮进入步进模式就能通过旋钮调整长度、音调、力度和位置。

按下 Pattern 按钮可以切换不同的 Pattern,右侧屏幕显示所有的 Pattern 和空白栏位,左侧屏幕显示的是全局 Scene 里的所有 Pattern,Length 显示的是当前选中 Pattern 的长度,可用下方旋钮进行调整。

按下 Scene 按钮则会进入 Scene 场景编辑模式,和 Pattern 编辑模式一样,左侧显示全局 Scene 布局,右侧屏幕显示可以编辑的 Scene 名称。左侧屏幕中的 Position 代表 Scene 的播放和编辑位置,下方旋钮可以切换不同的 时间线;Scene 显示的是当前的 Scene 场景,下方旋钮可以切换为其他的场景,或者可以参照右侧屏幕并使用打击垫进行选择;Length 为当前 Scene 的长度,可使用下方旋钮进行调整,Auto 为自动调整。

用这块高清显示屏查看各个轨道的电平是件非常赏心悦目的事情,然而现在有个新的操作方式会让你更加舒爽 — 硬件左侧的大功能旋钮同时化身为方向导航键,可以左右选择不同的音色,上下翻页切换不同的分组。同样在加载音色的时候也可以使用该导航键。

当然旋钮的使命依然是旋转,这个大旋钮在功能性上保留与前代产品相同的设计,通过右边三个按钮切换不同的控制功能:Volume 控制全局音量,Swing 控制摇摆,Tempo 控制全局 BPM。

至于旁边的 Note Repeat 和 Lock 按钮则跟大旋钮没什么关系。按住 Note Repeat 可以进行自动重复弹奏,按住 Shift + Note Repeat 就可以打开琶音器,音符不再只是简单重复,而是可以按照音阶进行琶音走向。Lock 模式可以看做是快捷键模式,在当前模式下,16 个打击垫变成了参数快捷键,点亮一个打击垫就表示保存了一个新的参数快捷键。什么意思呢?比如你在当前意思加载了一个混响效果器,Dry/Wet 参数为 20%, 此时在 Lock 模式下点亮一个打击垫,下次你触发这个参数快捷键时就会是 Dry/Wet 20% 的混响,同时你还可以把其他快捷键设为 40%、50% 等等.... 值得注意的是,参数快捷键不仅仅是保存一个参数或者一个效果器的参数值,而是当前所有组件的参数状态。这个功能在演出时极为方便,可以避免旋钮没有开关的缺点,快速达到不同的状态。

说到演出,另一个 Marco 按钮也不得不提。一般 Maschine 上的 8 个旋钮都是自动对应采样器或者合成器、效果器的参数,如果演出时要对某个参数进行调整就会很凌乱。为了解决这个问题 Native Instruments 就为 Maschine 设计了 Marco 模式,可以让用户映射任何想要控制的参数,然后在这个模式下进行统一控制。用 Maschine MK3 进行映射操作非常的简单便捷,按下 Shit+ Marco 然后点一下想要控制的参数对应旋钮即可。

左下角的 Group 群组控制功能走带控制保留了原来的设计,只不过按钮都大了一号,更加容易触发。8 个 不同颜色 ABCDEFGH 按钮可以切换不同的音色分组,切换后右边的 16 个打击垫就会呈现当前分组的音色。下方的走带控制相当直观,按住上方的 ERASE 可以用来清楚 MIDI 音符,Tap 可以用来敲 BPM,Shift + Follow 可以选择钢琴窗的间隔。

Maschine MK3 的一个布局明显变化,就是打击垫上方的 4 个按钮用于切换打击垫的不同功能:Pad Mode、Keyboard、Chords 和 Step 各对应 4 种模式。

Pad Mode 就常规的打击模式,每个打击垫代表一个音色;Keyboard 是乐器演奏模式,按下 Keyboard 按钮对当前选中音色按照不同音阶进行弹奏;左侧第一个旋钮可以切换不同的音阶类型,内含大量的常用音阶,非常实用;Chords 是自动和弦触发,除了可以选择音阶,还有多种和弦触发模式。Maschine 内置的音阶和和弦功能可以说是业界最良心的功能之一了,更是不会乐理的小白福音。

按下 Step 按钮进入步进音序器模式,此时打击垫则变身步进音序器,每个旋钮代表一个步进,通过 SHIFT + Follow 调整每个步进的频率间隔。这是前代 Maschine 就有的功能,只不过 Maschine MK3 的步进模式也加入了力度感应,每个步进触发的力度大小会呈现在音序里,非常方便。如果你不想要在步进里使用力度的变化,可以通过 Fixed Vel 关闭。

Maschine MK3 的另一个布局变化就是加入了触摸条的设计。触摸条的设计出自今年发布的 Maschine Jam, Maschine MK3 的触摸条同样也有多种功能用途,不仅仅可以作为转音轮(Pitch)和表情转轮(Mode)使用,还可以用来控制参数(Peform) 甚至是演奏旋律 (Notes)。

在 Notes 演奏模式下,使用者还可以通过右侧的打击垫来控制触摸条的演奏范围,但由于拍摄的关系作者无法同时进行双手操作,有兴趣的小伙伴可以查看 Native Instruments 的官方上手说明。

终于到了最激动人心的时刻了,接下来就到了最重要的声卡环节。当年 Akai 在 Maschine 后也推出了软硬结合的节奏工作站,而其中 MPC Renaissance 塞进了自家声卡在当时是个非常良心的设计。然而 Native Instruments 后来推出的 Maschine Studio 并没有内置声卡,难免让 Maschine 用户有些遗憾和失落。终于,Native Instruments 在 Maschine MK3 上加入了声卡的设计,而且保持了和 Maschine MK2 一样的体积。


Maschine MK3 的声卡设计非常精简,但必备的接口都有 —独立的耳机接口和音量控制;一对带增益控制的平衡输出;一个麦克风输入;一对平衡输入接口;一对 MIDI IN/OUT 接口。值得一提的是这块声卡的耳放非常不错,绝大部分的耳机它都能直接推起。

Maschine MK3 的内置声卡不仅可以在 Maschine 软件内使用,即使没有 Maschine 软件也可以作为独立的外置声卡运行。

个人认为在 Maschine MK3 加入这样的一块声卡还是很有意义的。虽然接口较少,但已经可以满足基本的使用需求。有人会认为它的对手 MPC Live 拥有更为丰富的接口,但我认为这样的设计师是出于尺寸和使用定位上的考量。一方面接口和功能的增加肯定会让 Maschine MK3 大一圈,另一方面 Maschine MK3 的这块声卡可以在某些情况下省去多带一块声卡的麻烦,比如现场演出和移动创作。唯一的缺点就是没有 48V 幻想电源,对麦克风有一定要求,但如果只是 Beat-Making 和编曲工作,这块声卡完全能够让你开始工作。如果还有更高的需求,比如更好的录音品质,更多的通道数,DI 等等,这时就应该上声卡是无法避免的。Maschine MK3 的声卡应该是锦上添花的设计,让你在没有声卡的情况下能够多一块声卡,对于初学者和乐手来说也可以省下一块声卡的预算,在现场演出的时候还能剩下一个 USB 接口。考虑到 Maschine MK3 的价格,MPC Live 的售价足以让你多买一块好声卡。

在不打开 Maschine 软件的情况下,除了能当声卡,Maschine MK3 也是完全自由的 MIDI 控制器,你可以用它来控制任何支持 MIDI 的宿主和 DJ 软件,屏幕会显示每个打击垫的 MIDI CC 信息。唯一的疑问是,这两块屏幕能否在其他软件下显示?目前只能坐等官方回复….

结论:

Maschine MK3 满足了我们对打击垫控制器的一切美好幻想,无论是声卡还是彩色大屏全都实现了。它的尺寸是最让人惊叹的,尽管重量相比 MK2 有所增加。作为 Maschine 一代目的忠实用户,笔者见证了 Maschine 1 到 Maschine 2 的巨大变化,Native Instruments 找到了数字时代下的新玩法,把节奏工作站作为宿主软件的辅助音源库和插件管理器,这时候用户更需要的一个能够演奏并且能够很方便的找到功能控制器,以及一块声卡。相比独立运行的硬件,对于数字时代的音乐创作者来说,这才是更方便的。同时 Maschine 赠送的软件也更为丰富,包其中还包括 Massive 和 Monark 这样的高品质合成器(话说有多少电子音乐人都在用 Massive 就不用提了…)。

Maschine 更像是一个乐器,出生于数字时代的乐器。Native Instruments 可以说是最优秀的软音源厂商之一,它能为 Maschine 提供海量高质量的音源以及优质的软件合成器, 重点是你无须在进行繁琐的插件操作,直接在 Maschine 就可以掌控全局,然后在宿主软件进行更细致的后期编排和混缩处理。可以说,Maschine开创了节奏制作、演绎的新纪元。

了解更多讯息,敬请垂询Native Instruments

大中华区总代理 

010-85806317

www.dmtpro.com

www.dmtpro.com.cn

欢迎识别二维码关注我们,获取更多精彩内容



Macintosh HD:Users:apple:Documents:办公文件:公众账号二维码:传新快讯二维码.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