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C 中国区代言人章谋圣老师交流讲座
作者:Onlycan
大家知道我一直是一个不怕得罪人的家伙……所以这事我就不得不点名点姓了。
其实这个事的起因在于最近红红火火杀入音乐圈的郭美美同学,她在制片导演圈左突右投皆被无情拒绝后杀入了这个没有气节的音乐圈,找到了这么一群人。(论坛讨论区http://bbs.exound.com/forum.php?mod=viewthread&tid=9912)
《叮当Girl》
演唱:郭美美
词曲:汪子博 张峰瑞
编曲:晓磊
混音师:李金城
录音棚:郭峰录音棚
混音棚:李金城音乐工作室
他们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态度博得了业内的一致骂街,并成为这个行业低三下四迎风接屁的楷模。
由此我突然想到作为一个做音乐的人我们到底付出了什么,为了什么。我总喜欢跟同行说要挣钱谁搞音乐啊!我一直深信不疑做这行的多多少少有点信仰,骨子里透着那么点桀骜不驯还挂这些年少轻狂。多年来我们付出的努力是不是允许我们放弃气节这两个不值钱的字眼。
后来我看到楼上的著名混音师的混音课程时,我发现原来混音师是这么炼成的:
《XX高级培训班招生简章》请猛击 >>这里<<。
好吧,我突然觉得我到现在学混音6年绕了多少的弯路,要是早看到这个班我可能已经一飞冲天了,不至于现在还是个普普通通将将糊口的混音师。当然这还是在我实在不忍继续往母带班上看的情况,我想我那个加拿大学母带的朋友也会扼腕他浪费了多少青春年华。
我年岁小不好直视大师们的成功体系。从小我就笨,只能尊崇笨鸟先飞的原则。我是真真切切单单是为了了解乐队音色抱着各种演奏法的弦乐,铜管,木管的演奏DEMO连扒音色带体会,半年才勉强说对乐队体系有了了解,尽管我是童子功的大提琴出身。我也不相信任何一个混音师在没有理性分析至少一种风格10张专辑,就可以对某种风格或音色谈得上什么理解的。所以我不得不卑微的说一句。像【第九节】:管弦乐的混音特点。其实管弦乐的混音和流行音乐一样简单,只是它们具有一些不同的特性而已,会让人觉得那是一件很复杂的事情。经过了前面的学习,我们完全可以在这一节课当中就将管弦乐的混音完全掌握。小的着实不敢苟同。
在我的意识里这东西是必须的坐科熏出来的,否则完全没法建立这个知识体系。做一个混音师没有那么容易,这本就是一个多个边缘学科的交集。音乐基本功,音乐风格的理解(这建立在你用心的听过多少音乐,甚至需要去认真了解他们的历史渊源),电学,乐器声学室内声学基础。效果器原理以及各种各样的经验。
以上只是个引子,其实只是个个例,但是反映出整个行业甚至外行对这个行业的一个态度,可速成,有窍门,是人就能干。老话讲未曾学艺先学理,各行有各行的道,我说说我看到的混音师的现状和道儿。
我分几个方面去说,后边就不提同行是冤家的事了,前边写的已经够得罪人了。
混音师的信仰
信仰有的时候真的是一种心理慰藉,因为我们要做太多的政治性极强或者音乐性极差的音乐,所以我们拥有了对声音本身的信仰。就是抛开一切、最起码,我们要对声音负责。吉他贝斯鼓没有错,我们不能让他们以一个杂乱无章的面貌见人,这就是混音师信仰的底线。我们总得找到一些值得我们去倾注心血的理由,但是即便是这样,我们还是会一边骂街一边工作,至少我是这样的。
混音师的审美
真正干活的人都知道那是一个什么样的状态,忙的时候很容易就不记得听别人的音乐,全是自己做的东西,上古的艺术家留给了咱们成语来提醒我们不要出现这样的情况,比如闭门造车,比如井底之蛙。所以我们不得不不断的提醒自己要搜罗新的东西去听,而且还要去判断这东西到底好不好。我从朋友那里考了几十G的电影音乐做研究,为什么?因为专辑老外也挣不到钱,还是电影的投资大,钱到位了很多事情都好办了。所以如今的优秀录音,尤其是管弦乐作品大部分都只存在于电影音乐中(就在昨天一个德国录音师朋友还来EMAIL问国内弦乐分期录音的价格,就在一年前他还说在欧洲管弦乐队的作品一般都是同期录制,现在就改口说不是所有的客户都选择同期录音,而主要问题就在于经费)。我们尽量奔着最优秀的作品去学习,其实就是因为你的作品永远不可能超出你审美的高度。那么尽量提升自己的审美吧。这个过程很美妙,比如你曾经非常欣赏1977年录制的约翰威廉姆斯的星球大战,固然这是一段无比经典的作品,但是盲目崇尚容易有些偏颇,那种扑面而来的小号是后来摒弃的一种乐队关系。可以搜索一下ABBEY ROAD在此之后,尤其是2000年后的录音风格,那是截然不同的。而进步的过程就是一个嘲笑自己的过程。我们总会回头看到自己曾经对一些并不那么完美的音乐无比崇尚的过程,还好,当我们意识到这些,我们就进步了。
再进一步的说,音乐风格的发展也幻化出无数的混音风格来。我们同样需要花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去研究各个风格的混音趋向,而这就是无数个特定的审美取向。这是一片汪洋,而我们只是孤舟,所以依附在成功的作品上飘荡是最靠谱的,因此大量准备你的音乐资料库,那会是你很重要的依靠和风向标。
混音师!你以为你是谁
服务行业——录音师混音师都是服务行业,互相搀扶着走,在中国David.Gibson的书The.Art.of.Mixing的理念不通行,他说:“听众根本分不清音乐的各个环节,比如录音混音,比如母带和配器。而专业的录音师会尽可能的帮助推敲琢磨所有方面的问题。”但是很少有人会给你这个权利,质疑作曲,哪怕质疑做MIDI人的音色都是不尊重的,缺心眼的行为,我们更加的只能把中心放在我们的一亩三分地上,我们是服务行业,客户爽是我们的职责,这根某些职业没什么区别。但是我们也是艺术工作者,经常性的客户的爽是建立在我们的不爽之上的,这就是混音师的生活。
我们不傻,别拿我们当山炮——至很多留学回来的同仁(我好像就是个得罪人的命)
俄亥俄州的农村录音棚也算美国录音的。不能盲目相信老外,更不能盲目相信取经归来的同胞。这点在任何行业都好使,不止一次的有留学归来的同学觉得要普度众生,我要救中国混音师于水火,我带来了最顶尖的知识与最先进的观念,如果你还不能靠干本行维生,业务水平还没有得到任何人的认可(注意我说的是花钱买你劳动的人)那么请闭上您的嘴,好好看看国内的从业者也都不是傻子。我也有机会面对面的和国外的从业者交流,也有数不清的资讯可以第一时间得到,你看sound on sound我也看,你看EQ我也看。我们不应该是骄傲的人,我们应该是务实的人,脚踏实地的做好混音师本分的事情是很重要的,对声音负责,对自己的职业操守负责。但是偏偏有很多人并不那么想,可算是回国扬眉吐气,立马就要著书立传,要贻害后人,恨不得国家大剧院门口得给您立个雕像以标榜您帮助中国音乐的音乐制作水平发生了质的飞跃。没有从业经验直接教别人跟近亲结婚没有什么区别,出来的不是白痴就是弱智。人的水平永远超不出他的审美但无知却做到了。
爱谁谁
——像艺术家一样的要求自己,混音师的职业操守源于我们多少年来的努力,因为每个比例关系与音色都能找到优秀作品的佐证。所以我们不会轻易放弃,不是说我们混音师会武术谁也挡不住,而是我们实事求是不轻易低头。我不会第一次就按你说的做,也不会第二次按你说的做,我一次次的都会按我的想法去做,当然你让我改我还得改,要不没法交活……我有我的底线,虽然这是很窝囊的底线,但是艺术本就有一种气节,执着。所以开头的那群人才会被同行唾弃。
到底是谁
——整个靠音乐维生的这圈子人到底在靠谁吃饭。正经做唱片的没钱,从几百万张到几万张,中国是没怎么赶上唱片工业飞黄腾达的时候却又饱受着这个地球上最凄惨的听众群以及唱片市场。09年内地唱票销量最好的也没超过10万张。10年内地唱片有谁的能卖到10万张也是不可能的吧,这可是一个有着13亿人开外的市场,而光北京就有差不多3000万人,看着北京哪哪都爆满的餐厅和校园旁的宾馆,我真想问问饱暖则思淫欲,而他们的欲望何在。09年张亚东就说东音乐卖的最好的专辑只有4000张,我从专辑的销售程度完全看不到听众在哪里,购买音乐的人在哪里,于是让观众养活艺人成了天方夜谭一样的问题。而从棚里的现状一样,能付得起钱的都是电影电视剧,更多的是民歌晚会和部队文工团的活,我想后两者为什么有钱大家心知肚明,他们的音乐不是用来欣赏的,不是有商业企图(地方晚会)就是政治喉舌,甚至有的时候就是个面子而已。而专辑平均一年有一单就不错。但是其实我多么希望音乐圈也能出个郭德纲一样的人物,老郭能让观众回到剧场花钱买票养活艺人,而被观众养活的艺人我想也更能过得踏实而精神富足。再退一万步说,至少我们搞音乐的得去买正版吧,行里人靠关系要,那凭什么要求听众去买专辑尊重音乐从业者。让我们买正版吧,我做的唱片我都自己去买张正版,我觉得这是对我自己劳动的尊重,我觉得值得买的专辑我也会买正版,包括引进版的国外专辑。同样,所有听音乐的人,只要有条件能买到,让钱回到音乐家的手里吧,回到音乐的创造者手里难道不是最大的尊重吗?其实我也想顶天立地的说听众是我的衣食父母,但是我实在是亏心。亏得伤心。
最后说些个题外话,我非常喜欢的一个美国骨灰级的摇滚混音师michael wagener他的个人网站上有他做的所有专辑的名录,这所有金色标记的全部都是黄金销量,而红色标记都是白金销量,最多的甚至可以到7白金销量,在现在这个时代估计是谁也不可能了。做录音棚的谁不希望自己能挂一墙的金唱片,但是冬天都走了,春天还会再来吗?
TC Electronic贝司产品中国地区代言人
章谋圣(南瓜)
迷笛音乐学校贝司演奏交流讲座
日期:2010年6月14日 星期一
时间:上午10:30
地点:学校小礼堂
主办:北京迷笛音乐学校 丹麦缇晰电子有限公司北京代表处
章谋圣,外号“南瓜”,台湾贝司演奏家,1970年生于台北,从1985年开始组团至今已有25年的贝司演奏经历,其间曾赴美国洛杉矶音乐学院(Los Angeles Music Academy)研习贝司演奏,师承Ed Lucie、Jerry Watts Jr.等。
2002年移居北京至今,曾参与那英、莫文蔚、李宇春、朴树、巫启贤、羽泉、瞿颖、任贤齐、水木年华、阿朵、谭维维、陈楚生、张杰、魏晨、何洁、曹格、Matthew Lien等人的专辑录音或演唱会,并将为年内王菲复出后的巡回演唱会担任贝司演奏。
讲座当天章老师将通过TC Electronic贝司系列产品为大家详细讲解贝司在各种音乐风格、各类场合中的使用经验,同时也欢迎到场观众和章老师进行交流。 以下提供章老师当天的讲座提纲供大家参考:
一. 贝司在乐队扮演的角色
1. 贝司手与鼓手
2. 不同风格的音乐与贝司演奏
3. 贝司手与乐队其他乐器之间的关系
二.音箱的使用方法
1.什么是Preamp与Poweramp
2.如何使用音箱得到需要的音色
3. 音箱的效果使用
三.音箱频率的正确认识
1.不同风格的音乐与不同的Bass音色
2.每个频段对Bass音色的影响
3.如何在现场快速有效的setup自己的Bass
本系列讲座的第一站是北京迷笛音乐学校,希望同学们积极参加,也同时欢迎校外的朋友参加,下一站将在北京现代音乐学院举办,请大家继续留意我们的官方通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