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圣衣版低音炮:Focal Sub6
看之前评测的回复,有人说“写得好!”、“看着过瘾!”,这让我有些蛋蛋的忧桑,产品好坏与文笔好坏是两回事,把评测当散文来写,这就违背了“评测”的初衷。为此我打算把评测改名为吐槽频道...
与上一篇国产话筒的评测相比,Focal 是另一个极端,在这个以“实用”为主的专业领域(而不是 HIFI),Focal 几乎是唯一能够得上“艺术品”这个称号的。都说了设备是老婆,不光要实用,把自己打扮得精致漂亮一点、下得了厨房也上得了厅堂、让老公与狐朋狗友都赏心悦目,这是天经地义的。近两年美国与日本的专业品牌也开始关注,专业设备开始五颜六色,网页也开始大改版...中国企业也要抓紧,光抱怨是没用的,主席说了:实干兴邦。
散文部分到此结束,开始评测,本次评测的 Focal Sub 6 样品依然由@橙音网提供。
1月12日补充:沿用起码十年的 Focal Professional 主页今日终于改版(Focal 总主页是去年改的),实在很巧,写评测时查 Sub6 资料还是那个破主页,刚写完评测几分钟,一刷新就发现了新主页,牛逼!
外观篇 ★★★★★:以前评测 Focal 由于比较激动(小时候没怎么见识过“艺术品”~),彻底沦为散文,这次终于能静下心谈谈它的细节,例如这包加大号(巴掌大) Antalis 防潮珠,来自法国的办公用品品牌:Antalis.fr。在我们评测的监听中,记得只有 Focal 的防潮珠是有品牌的,质感与观感最好。为啥不省钱用“白牌”防潮珠?在干燥的北方,防潮珠作用不大,顶多是装饰,一旦要运输到极少数的潮湿环境,你们就知道了。(图片点击放大至 1280 x 960)
电源转接口(只搭配原厂电源线)有过载保护。事实上音箱上还有一个保险丝,双重保险。
这层防震海绵是我们第一次看到的设计,不知是 Sub 6 的特例,还是 Focal 新款的包装设计。比我们见过的海绵更奇怪,以前有时我们很难从海绵中把音箱抽出来,包括上次的 CMS Sub。Sub 6 只用了一个很小的设计(下图左),将横竖的连接处挖进去一个角,这便使得海绵的两边有了伸缩性,取音箱出来便不会连带海绵。
这层海绵还有其他用处,从右图上可看下面还有连带的设计,可进行三种方式的折叠,能组合成三种高度,作用不明(猜测用于地板上架 Sub 6)。作为一个多年的音箱评测员,别谈声音,这层包装就让我叹为观止。
真身。这次保护罩非常紧,在我评测所有的 Focal 型号以来第一次遇到取不下来的(5分钟后终于下来了),不知是否个别。保护罩下是 Focal 经典的“W”三文治,我一直没把CMS看成是 Focal,因为铍高音 + 三文治才是 Focal 的传统,或者说是“嫡系”。
有经验的音箱玩家通过轻按单元就可从阻尼上猜测部分声音特色(尤其速度方面),这个三文治与 SM6 和 SM9 系列上的“按压感”都不一样——非常硬、紧,轻按甚至都下不去。
一些细节,Focal(全称 Focal-JMlab)自家品牌的脚底螺丝(用 Focal 单元的多,但估计没有别的公司用 Focal 的螺丝吧?),背板上写着 “Manufactured by Focal-JMlab in France”,法国制造,LOGO 君好像有小变化,变成“Professional Division”,Focal 总主页变化也很大,先不谈,这次我留意到了最下方的两个专利号。
于是我还真吃饱了撑着去查了一下,两个都是美国的专利(不在法国注册?),网上可查美国专利局,这两个都是功放方面的专利(估计是“BASH”功放方面的)。
技能篇 ★★★★☆:对比起 CMS Sub,功能上 Sub 6 基本是一样的,想仔细了解背面板功能的朋友请看回 CMS Sub 评测中的视频教程。只是在左上角地方多了高通(低切),分别有75Hz与100Hz两档(低音炮来个100Hz低切?)...
与所有我们拆解过的 Focal 一样,Sub 6 的背面螺丝是拧在金属螺母中的,因此方便多次拆卸,但第一次拆解会有些困难,因为还粘了一层胶,需要抠出来。前面板的螺丝却直接拧在木头中,因此不推荐多次拆卸前面板单元。前面板的螺丝有两种,一种长一种短,长的螺丝突出一点,用于固定保护罩。
箱体部分,吸音棉很厚,排列整齐,正中间处有一个骨架,可以防止变型。箱体上还有质检MM的名字与日期,叫 Barbara Karolewicz,检测时间11年9月29日。
之前曾怀疑 Focal 的木纹是贴上去的还是实木/原木,从下图右看来,两侧你能看到花纹的确实是原木,其他部分是合成木,其实原木只是发烧友偏好;从声学考虑,因为用于共鸣的木头密度不一致,会导致声音的轻微不同;合成木由于能确保一致密度,就不会导致声音差别。我相信 Focal 采用原木的原因更多是美观(Focal 还有个家具厂,产些小桌子小凳子什么的)。
功放部分,我们拆解过 Focal Solo 6,功放主要是 Focal 自己来,Sub 6 的功放则100%来自加拿大的 INDIGO,老牌的ODM,意法公司的嫡系功放厂,客户包括创新和飞利浦这些消费级品牌(感兴趣去搜索一下“G类放大”,也是 INDIGO 的专利)。这时候感觉比较奇妙:一只 Focal 的音箱,采用了意法的芯片、加拿大的功放、美国的专利,最后在法国组装...尼玛这是八国联军啊!!
整体来讲,做工、尤其在用料方面不及 Solo 6,这是减分的原因,不过倒是挺符合这个价位(单个Sub6比一对 Solo6 便宜1000USD),因此也没什么可说,一分钱一分货。QC方面也有一些小亮点,功放板上写着的型号居然是“Solo6 Sub”,而不是官方的“Sub 6”,因此是 Solo 6 专用。CMS Sub 能适用于 CMS65、50和40,但 Sub6 只能用 Solo6,想一想,其实 Twin6 也没有必要上低音炮(为啥没有 Solo5 和 Solo4?)。
我以为拆解就这么O了,就在这时,一道光芒直戳我的狗眼——这个单元怎么回事!!
拆解很费功夫,这是我遇到过最重的单元,整个音箱共23公斤,这单元在10公斤以上!高度、音圈与磁铁也是我见过最大的,音圈直径20cm,接近8寸!一般的低音单元,从侧面看基本是个三角形,这个单元从侧面看是接近于正方形。让旁边的名片和香烟变得很小,PS:我的手捉得起一只篮球...
更大的问题是:为什么要这么闪亮(星矢的神圣衣啊)...声学上这对消除箱内反射没有好处,唯一能解释的是为了好看...Focal 的客户都是拆解爱好者吧?
音质篇与选购篇 ★★★★★:CMS Sub 的倒相孔前置,但 Sub 6 后置,查了一下 Sweetwater,按价格排列,前十位最贵的全是后置...这里先不讨论...设置方面,Solo6 由于是从低音炮接出来的,频率不用调节,低音炮都设好了,但超低音的相位是个比较复杂的东西,不同的房间需要不断尝试。
由于之前只听过 CMS Sub 一款专业低音炮,可比的只有 CMS Sub。从公布的参数来看,功率多出50W、声压大3dB、下潜虽然都是30Hz,但明显更深,CMS Sub 回放 36Hz 的 D2 还是有点勉强(感觉比9寸的下潜好些),而 Sub 6 的下潜已经能给我在录音室听 Main 的感觉。
比较明显不同的是速度与硬度,一直以为超低音是一片糊的,低音炮只是让你听到。前面讲过 Focal 的 11W7670 是一个按压感非常硬的单元,出来的声音跟我预想中一样:快。第一次听到这种质感的超低,不知怎么说,例如定音鼓,CMS Sub 只能让你听到“有”定音鼓,但 Sub 6 能让你听清每一下敲击。SOLO6 能让你感到人声的“离箱感”——人声在音箱外面,Sub 6 能让超低频乐器都离箱。(有人通过提升频率让声部“突出”,这不是离箱感,而且会把其他乐器盖掉,优秀的离箱感,频率平直自然,声部在音量小的时候也离箱)
Sub 6 仅比 CMS Sub 高 500 USD,但包装、声音(更关键是亮骚程度)明显高一档,我自然建议直接上 Sub 6,不过上 Sub 6 你必须上 Solo 6,确保音色一致,一套下来可比 CMS65 + CMS Sub 贵多了,没办法...除此之外 Sub 6 与 SM6 其他两个型号(SOLO6 和 TWIN6)一样——近乎完美,Focal 还是尽早推 Solo5 和 Solo4 吧...
===== Focal Sub 6 综合评价 =====
外观 ★★★★★
技能 ★★★★☆
音质 ★★★★★
选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