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的力量:ME Geithain 933k

/ 阅读:1779
作者: 叉烧评测室

在法兰克福呆了一周多,感觉德国产三种汽车:给全球用的大众、给自己用的奔驰(出租车都是)、还有给自己享受的保时捷。同样,德国产三种音箱:百灵达、ADAM、还有今天我们要评测的 ME Geithain。

ME Geithain 目前涵盖 HiFi、监听、与扩声三个领域,其中“ME”系列属 HiFi,型号以 8 开头,“RL”系列属监听(Reference Line),除了旗舰 RL 801K,均以 9 开头。

评测前,总代理让我在所有型号中选择型号:“三分频同轴”——连这个词我都没听过,因此希望评测 944K、933K 或 922K(由于避讳,没有“911”?),922K 我嫌太沉、944K 是 8寸+4寸+0.75寸,933K 是 10寸+5寸+1寸,都是理想的尺寸,最后选择了“老五” 933K。

相当匪夷所思的是:944K、933K、922K 三只音箱几乎是同价位的,12寸的 922K 只比10寸的 933K 贵50欧,上哪个型号与价格无关,取决于你对声音的需要。 

先提提可见的小功能,背面板其实只有一个 Neutrik 的输入、一个音量旋钮(叫“Pegel”,非常隐蔽)、一个接地开关(第一次见);倒相孔隐藏在海绵内,一长条都是倒相孔;螺丝都有橡胶帽;另外还有双保险丝与巨大散热板。

下面是不可思议的拆解部分...小编要穿越了..

年初参观中国的音频工厂,叹为观止:一张空白电路板进入机床,十秒就吐出一块焊好芯片的完整电路板。前几天还有篇 ADAM 车间之旅的报道,女工只需将现成的单元和功放组装到箱体中。而 ME,是我们遇到有史以来最特别的。

正如网友的回复——看到这个电路板,还以为穿越了。完全是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的范儿,电路板都是大妈焊的,而单元是大叔做的。感兴趣的的可以看看这篇深入采访:6moons.com/industryfeatures/roadtourgeithain/geithain.html

对上文的 EQ 电路板部分补充下:无论是否手工制造,大量模拟元件的使用会产生细微的差别,因此需要手工校准,如果音箱使用时间长了,模拟元件与单元产生变化,随时都可以拿回 ME 工厂免费调试。(即使用流水线量产,主流话筒同型号每只的声音也有1%~2%左右的不同,如果购买配对的器乐话筒,依然需要人工检测,误差要在0.5%以内)

我们继续...

每次评测音箱,我都是先听,先对音质下结论,然后再看参数、找资料、拆解。应该说 933K 是第一款我认为能听交响乐的音箱。

 

上到这个价位,频响、声压和功率这些指标都没有意义,每款音箱都足够均衡与自然,让你身临其境,只是身临的“境”是大是小,是深是近,是宽是窄、是吸音室还是歌剧院。

正如 Bob Katz 在书中所说,流行歌“通常动态范围只有 6dB”。如果光听流行歌、摇滚和电子。可能你需要速度(瞬态)与声压(音量),但如果要听交响乐、或细节丰富的原声音乐,音箱需要具备两点素质:

动静:声音该大的大,该小的小,能动,能静。貌似常理,其实音箱都会做一点“压缩”,因为速度、响度、细节与成本都是两两矛盾的,所以要压缩动态、压缩声场、压缩纵深、压缩成本,反正听流行歌也听不出来什么问题。933K 是我第一次感觉能演绎好动静最大的音乐——交响乐。好笑的是,创始人 Joachim 老头子设计如此牛逼的音箱用来听什么音乐?看采访最后一张图:听 EMINEM 匪帮说唱(老愤青啊...)。

干净:通常我们判断音箱的“标准”都很“主流”:频响直不直?延伸多少?高频延伸多少?声压多少?其实——有很多办法能把主流参数做得好看,例如低频多的音箱声压大(请见KRK参数),例如频响的误差设置为10dB(见 YAMAHA HS系列)...这就像只通过GDP来判断一个国家,提升GDP的方法太多了,问题是我们污染了多少河流、餐桌上用了多少地沟油、排放了多少PM2.5...

音箱也一样,光看主流参数,933K 的下潜与声压(35Hz/112dB)还不及一对入门8寸(JBL308 是37Hz/112dB,这个数据比自家的高端6300系列还高...),但 ME 提供了一个别人都不提供的数据。

== ME Geithain 933k 总评 ==

这个价位上我们评测过的音箱不多,也就 Barefoot MM27 和 Manger MSMc1。在十万价位上下,这三对都是我们所谓“烧到头”的书架有源箱,三对都是低产量的手工箱,但基因不同:Barefoot 是CPU工程师创立,Manger 是身兼40项专利的发明家创立,ME Geithain 是钟表匠们创立。

 

ME Geithain 像一块精密的机械表,从头到尾高度自有(Barefoot 没有自有单元和功放,Manger 的低音单元不是自有),最关键是:你可能买不到第二个连电路板都手工焊接的监听,现在的科技日趋发达,逐步取代人类的工作,手工产品变得昂贵而且产量有限。我只能向所有坚持手工生产的厂商致敬,无论是顶级跑车、机械表、还是胡同里的糖人,它们让我感受到了人的力量。我坚持用手动剃须刀,算一个...

 

我们看看 ME 自己怎么说,这段话在每个 ME 音箱说明书的开头都有:我们不使用第三方产品、并且按照我们的需求来制造零部件——这个流程带来的品质,无法被大规模量产所取代。这个策略同样保证了极高的产品连贯性与可调教性,保证能在多年后为您提供可更换的零部件。我们相信这是制造好产品的唯一方式,它对得起你的投资,并满足你多年的专业需求。(We are independent of third parties products and build our components just the way we require them - this proceeding can't be beaten in quality by mass-production. This strategy also leads to high continuity and a fixed (stable) value of our product range as well as it ensures that replacement parts will be available for long-term. We believe that this is the only way to create a product which is worth your investment and satisfies your professional needs for many years)

好吧,如果要上十万价位的音箱,这是我的一些个人看法:

MM27 作为工作箱,频响完美,平直得惊人(34Hz 以上 +/- 1.5dB),超低音的量感与速度突出;

MSMc1 的声场与定位完美,稳定性惊人,超低频不足有点影响融入感,务必搭配低音扩展模块(加上就更贵了...);

933K 的动静与动态完美,质感比前两者硬朗,该动就动,该静就静,声音干净得惊人,最难得的是不挑房间(K技术); 

最后一点,如果你要选择 ME,购买还有些难度,在 VK 上能买到 Barefoot,在 Thomann 能买到 Manger,但 ME Geithain,你就得好好搜索一下了。 

外观  ★★★★★
技能  ★★★★★
手感  ★★★★★
选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