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当益壮,BM6/BM12 MKIII

/ 阅读:4445
作者: 叉烧评测室

很多朋友发帖问 “哪个好”,这就像问 “宝马和奥迪哪个好” 一样宽泛,没有一款音箱能在所有方面都拥有优势,每家各有所长,只有你了解自己的情况,包括你的房间大小、预算和偏好。细分还有外观偏好、产地偏好、音乐类型偏好等...

对于小编,好音箱是一个平衡——衡量所有平衡的大平衡,包括产品部件搭配的平衡、成本与设计的平衡、利润与研发投入的平衡、甚至国家政策与公司方向的平衡,每个历史悠久的公司,都很好把握了大平衡,在多次市场剧变中活下来。

BM6A MKII 曾是叉烧网少有的 “满分箱”,这是很难得的设计平衡,本次升级中,丹拿的 “大平衡” 是以 BM Compact 和 BM5 做激进式升级,而 BM6 和 BM12 谨慎升级,这是其他厂商很少见的,你可以说丹拿保守,也可以说它稳健。

在这三年中,监听市场产生了又一次剧变,一如十年前的有源取代无源,现在主流万元级市场是D类功放加 DSP 的天下——除了丹拿和 Focal,我们很感兴趣第三代有源 BM6 和 BM12 如何抗衡 “高科技” 的同价位对手,下面来看。

官方视频:丹拿/Dynaudio 监听部门20周年。 

大部分细节在 BM5 MKIII 评测已有深入探讨,此处不再重复。请看之前的评测。  

丹拿 AIR 系列的双分频型号依然使用 Esotec,但 AIR 三分频型号使用的是目前的 “二把手” Esotar 系列 T330D,再往上的 M系列主监听也是 Esotar。

PS:1999年丹拿发现公司业务的 55% 来自 HiFi 市场、25% 来自汽车音响、12% 来自专业市场、而纯单元零售只占 8%,因此2000年丹拿退出 DIY 市场,不再单独销售单元,而且单元不标注型号,很多资料已找不到,这里有介绍较全的网站:gattiweb.com/dynaudio.html
 

对比本次 BM MKIII 系列四个型号的规格,可以看到 BM Compact 与 BM5 的规格基本一样(应该是同一个后级功放),而 BM6 和 BM12 也基本一样。如果说 BM5 与 BM12 是 “大马 (功放) 拉大车 (单元)”,那 BM Compact 与 BM6 就是 “大马拉小车”,表现会更轻松。

根据 >>丹拿官方说法<<,新一代 BM6 和 BM12 MKIII 的升级点有三个:附带悬浮架、引入高音波导面、并为波导面重新调声。

根据三年前的 BM6A MKII 评测,声音是 “介乎于监听与 HiFi 之间”、略带 “微笑” 的风格,事实上 BM5 与下文的 BM12 MKIII 也是如此,但 BM6 MKIII 换了一种思路——真实重现原声。我思考了一下如何量化 “真实”,初步想到四点:

 · 宏观平直:俗称 “三段均衡”,决定音箱的风格,例如 HiFi 经常突出高/低两频以美化声音,而混音专用 “挑错箱” 通常突出中频以便 “查错” 轻松;  
 · 微观平直:俗称 “一马平川”,不光三段,每一段都不会太突出,监听的频响标准是 ±3dB、顶级监听甚至会公布 ±1.5dB 的数据,确保每个声部都不突出、也不被其他声部埋没;  
 · 细节丰富:平直不一定细节丰富,给粉噪加一个整体失真,结果可能依然平直,这一部分较难量化,除了很少厂商公布的 THD/IMD、还包括相位响应、脉冲响应、组延迟等;  
 · 声场宽广:细节的一部分,真实的空间有无限的声音反射,人耳通过各种反射来判断声音定位与空间,如果音箱可以表现很小的振动,那细微的反射声会让你有更真实的临场感。  

BM6 MKIII:是难得能做到以上四点的双分频非数字箱。我们知道三分频箱的单元负担小,做细节更轻松;而数字箱有精确的 DSP,做微观平直更容易。但这对双分频、非数字箱就很难,也许只有了解单元的厂商可以从源头上去解决问题。一般厂商只能调 DSP、功放、箱体,而丹拿还可以调单元,包括线圈的圈数、复位网材料等,其实 BM5 和 BM6 的低音单元型号一样,都是 17W75 08 F+,声音完全不同。

比起上一代 BM6A MKII,新一代 BM6 MKIII 更真实、收敛,虽然 HiFi 的 “High Fidelity” 是 “高保真” 之意,大多数人其实并不喜欢真实,最近新闻说温州女生卸妆见男网友,结果被打。如果 HiFi 烧友觉得不够 “刺激”,那可以将 “素颜” BM6 的高频 +1dB,那它就变回了上一代的 “淡妆” BM6A MKII。

虽然官方数据下潜比 BM5 MKIII 只多 2Hz,实测与听起来都多一截(BM5 并没潜到 42Hz/±3dB),尽管新一代 BM5 MKIII 与时俱进、年轻而略带张扬,但看似“落伍”的 BM6 MKIII 胜在没有缺点、老练而稳重。

BM12 MKIII:我们遇到最平直的8寸箱之一,轻微有点微笑(维基百科 Smiley Curve)但比 BM5 稍平,高频 -1dB 后满意,虽然低频 -2dB 更平,但原本稍缺的 150Hz 会同步衰减,影响低音实感,反复对比觉得低频可不动。

下潜仅比 BM6 深一点,这回官方数据准确——只差 2Hz,评测室的30段EQ无法精确反映。T380 高音头应该比 D280 素质略高,但 75mm 音圈对8寸单元并不是太突出的规格,低频瞬态、稳定性与中频细节稍逊 BM6,听起来比 BM6 “松软”,这是8寸箱的普遍特点,有人也因喜欢这种风格而选择8寸。

作为08年 “TEC 提名箱” 的升级,BM12 MKIII 依然是水准极高的8寸,只是丹拿希望用同一款功放、同样的功率来推 BM6 和 BM12。如果你房间较大,还可以考虑 BM6 搭配 BM 系列低音炮。补充,BM9S 是10寸/100mm音圈,BM14S 是12寸/100mm音圈,从丹拿的型号判断单元尺寸依然不可能...

EVE SC207:没有比 EVE 更合适的对手,BM6 与 SC207(6.5寸)价位分别是 899 和 849 美刀/只,减去 75 美刀/只的悬浮架,价位几乎一样。两者都一马平川、细节丰富、身临其境,可谓棋逢敌手。不由感慨监听越贵,各家差别越小,两者对 “真实” 的理解都是一样的:  

频响,BM6 原厂更平直,SC207 低频略肥,衰减 1~2dB 后理想;  
低频,6.9寸的 BM6 下潜略深,风格冷静,SC207 的 SilverCone 蜂窝低音更硬一点,听起来更有弹性;  
中频,凭借神一样的大音圈和 1500Hz 极低分频点,SC207 是 2800Hz,BM6 中频表现相当于 4~5 寸的 SilverCone;通常双分频箱在 1.5 ~ 2.5 kHz 频段由低音单元负责,BM6 是高音头负责,表现更加细腻;  
高频,两个类型不同的高音头,质感居然相当接近,依然是分频点的设置让 207 在 2500 Hz 以上更轻松;这也影响到两者的声场,Esotec 已是小编听过空间感最好的软球顶,但气动高音依然更深远、空间略大;  
技能,是数字箱的优势,SC207 的 EQ 幅度有 ±5dB,并且音量旋钮前置,长按待机也很方便,丹拿得派同样D类的 BM5 MKIII 才能对抗。

1997年第一代 BM6A 采用了6.7寸单元、双 100W Mosfet 功放,它是丹拿的第一对有源监听,升级到2007年的 BM6A MKII 花了10年,这依然是丹拿最成功的监听之一,并拿了07年 TEC 提名,能获此提名的监听,全行业每年仅 5 对。

升级到 BM6 MKIII 用了7年。2012年开始顶级监听全面转向 D类功放 + DSP方案,其实这方面丹拿在自家的 HiFi 和车载领域已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只是丹拿要考虑它的 “大平衡”,先用 BM Compact 和 BM5 试水。单论声音,看似有点落伍的 BM6 MKIII 依然是同价位不可逾越的标志性监听。18年前的初代 BM6A 为什么还不停产,因为做声音并不是做 CPU。

相比 BM 系列其他型号,BM6 是丹拿监听中最特殊的——老中青三代 BM6 都在服役,“爷爷” BM6A 售价 1049美刀/只;“老爸” BM6A MKII 没有像 BM5A MKII 那样马上停产,价格降至 749美刀/只;而现役 BM6 MKIII 上市价与 BM6A MKII 上市时差不多——899美刀/只,因此附带的悬浮架等于白送,而且国内的 “致敬版” 悬浮架暂无适用于7寸箱的加大款。

无论选择哪一款 BM6,它们都是你最难以舍弃的选择。

 

外观  ★★★★★
技能  ★★★★☆
音质  ★★★★★
选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