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单试用苹果 AirPods

/ 阅读:23308
作者: 飞飞

上月出差不慎将蓝牙耳麦 Jabra Storm(淘宝 399 元)落在酒店了,估计也找不回来,一看 AirPods 不用等就入手了,本来去年底上市时就想买,不过当时要等两个月。

现在已经用了两周,感觉自己的体验被颠覆了(以前迫不得已才用耳塞,例如开车)... 简单交代下使用体验。网上已有很多评测,拆解请见 iFixit声学测试见 rtings,我们就不重复了。


最大的感受是方便

例如自动开机

以前用 Jabra 是手动开机,其实也不会太麻烦,只是用过 AirPods 就不想回去了... AirPods 塞到耳朵里就会自动开机,摘下就自动关机,这个功能其实很简单,来自耳塞上的两个小黑孔(只要用手指捏住两个小孔,它也会自动开机)。

然后是“自动匹配”

并且显示电量

iOS 设备开盖便能匹配,第一次最好匹配自己的手机,以方便自动命名(例如匹配我的手机就变成了“Yoffy's AirPods”),日后要是我老婆想用,只要靠近她的手机开盖就行,但耳塞的名字不变,依然显示成 “Yoffy's AirPods”。

耳塞的电量可以单独显示,由于我经常用单只耳塞(骑车或者开车),这功能特别好用,而且续航增加了一倍(左耳没电用右耳),正常音量下每只耳塞续航在四小时以上,无论给收纳盒充电,还是收纳盒给耳塞充电,充电速度都很快(应该都不到半小时)。


macOS(新款 Macbook Pro)暂时还不能自动匹配,就像普通蓝牙耳机一样,手动匹配后貌似会跟随 macOS,需要手动再匹配一次 iOS 设备(所以后来我就不连 Macbook 了)。

Logic Pro X 显示的延迟高于主流蓝牙设备,可能是蓝牙芯片的体积受限,这样职业音乐人只能跑工程,但无法在录音时监听,MIDI 键盘输入音符时也不能监听。


没想到 AirPods 的输入/输出是两个设备组成,输入采样率是固定的 16-bit/16kHz,输出是 32-bit/44kHz,即使你用支持 24-bit/96kHz 的专业录音 APP,它也无法记录 8kHz 以上频率。

iOS 和 macOS 里面都可以设置 AirPods,包括名字、双击操作、自动开/关机的启动、以及录音话筒等等(有依赖 Siri 的果粉吗?小编感觉挺鸡肋的...)


音质如何?

由于录音圈平时基本不用耳塞(起码用耳机),我们评测室好像也没有评测过耳塞,基本不了解音质水准,找同事们要了几幅,没想到都不便宜(原来除了我之外基本都用耳塞...)

这三幅是铁三角 IM02、JVC FX850、铁三角 CKR9,价格从 1000 ~ 2000 不等。


PS:我们之前并没有测试过耳塞,一轮测试下来小编认为耳塞的测试与耳机是不一样的,可能需要【仿真耳】来模拟耳道的声学,因此我们只能判断个大概:

铁三角 IM02

这次听起来最不舒服的一副,中高频过多显得刺耳,测出来也很夸张(虽然我们测试不严谨,但也太夸张了...),感觉会严重损害听力,不建议大家选购。


铁三角 CKR9

很奇怪它的价格没有比 IM02 贵多少,但声音均衡很多,是一副很有水准的耳塞,整体风格是低音略瘦一点,高音不够圆润(毕竟是 2000 价位...),已勉强能当做“监听级”耳塞了。


JVC FX850

整体接近 CKR9,低音饱满一点,高音更亮一点,好像停产了,清仓的价格不错。


AirPods

比 EarPods 好不少

由于出声口与常规耳塞不同,测试也更困难,感觉必须得有仿生耳... 下图我们的曲线是明显不准的,因为 AirPods 是四副耳机里听感最均衡的、佩戴最舒服、声音也最自然,事实上它几乎和所有耳塞都不太一样,用我同事的话来说——

“有点像听音箱的感觉”

总之完全不一样的听感...

还有个明显的特点是——漏音,戴上 AirPods 只能隔一点音,好像没戴一样(由于佩戴也很舒适,听觉和感觉上都像没戴耳塞一样),一方面这可能是缺点,但小编感觉在路上会更安全。


rtings 的曲线感觉中频/高频接近我的听感,中频人声只是略少一点点,不过,

低频并没有图中这么少

rtings 用仿生耳测试时可能有点松,这是小编个人对 AirPods 的唯一遗憾:尽管很难掉出来,但运动时会“松”掉一点(大部分时候也不容易松),这会造成低音不足,往里按一点就行。

(注意一下纵轴,我们是 ±20dB,rtings 是 ±30dB)


其实我在购买前最担心的是

光滑的外壳容易滑落

实际上并没有,不愧是苹果..

其实以前我基本不用耳塞,现在每天都用... Anyway,如果你有五六百的预算,加点钱上 AirPods,如果你有3000的预算,还是上 AirPods 吧... 


官网:apple.com/airpods



  • AIRPODS听起来特别开阔 像箱子,和其他入耳耳塞不一样,是因为他是开放式啊。。。实际听感和平头塞差不多。
    houyuzhou 评论道
  • 白开水的感觉么?
    LeeWorld 评论道
  • 实际上跳街舞都不会掉,只有脱套头毛衣才会掉。而且苹果有一个类似音箱导向孔的设计,对低音有增强作用。这种浅耳式耳机比较少见,属于苹果借鉴早期某个著名品牌的小众耳机的设计方式后期加上改良研发的。这种设计一方面能保证声音不散(平头塞频率损失严重),又能保证长时间的舒适佩戴,还能防止因为入耳式耳机佩戴方式不同导致实际效果的差异(有些入耳式耳机感觉怎么戴听该都不正常)。顺便说一下HomePod,我估计它的高音头是通过内部结构振动直接控制气流处理,产生准确的定向波束,而非传统音箱的控制振膜振动带动空气振动。这样的好处很多,如增加换能效率( 注意:每个高音头都有自己的放大器),又如增强指向性等。苹果对微小便携设备的扩音有很深入的研究,如果有人用过 iPhone7或 iPad Pro 的话感触肯定很深,尺寸再小的单元,苹果也有能力让它驱动足够多的空气,有较宽广的频响范围。实际上苹果光 iPhone 研发团队中扬声器小组的研究人员就比某著名监听 D 品牌总员工人数还多,所以点子也足够多,也不需要光靠尺寸了事,如果苹果使用经验的话,让高音头发挥极限,低音单元只分配800Hz以下其实都没压力(虽然按常规还是会1.8KHz左右),再说苹果一定不会同时让4、5个单元同时空闲,单分频点也不是绝对的。也可解释实时用不重合的超高频率声波定位不是不能想象得了。并且苹果会运用美国几乎没有任何公司能及的顶级数字计算充分利用固定反射体,并且运用反射声波的不同性质确定哪些是静态物(如屋顶,橱柜)哪些是人(声音最终定位点),因此多点定位也是可能的。由此一批如 IK 等的以数字技术引以为傲的公司应有火烧眉毛之感才对。
    roxan 评论道
  • @roxan 苹果介绍HomePod的时候没说能一直定位不说话的人在哪里吧,感觉这个识别人和物体这个太困难了
    Kosmos 评论道
  • 所以我才说是我估计的吗,还没拿到实物。
    roxan 评论道
  • @roxan 我估计播放音乐的时候很难让高音头同时发出超高频率的声波以定位吧,所以大概校准只是放音乐前能校准一下~
    Kosmos 评论道
  • @Kosmos 假如 HomePod 可以发出超声波,这时人类听不到,但也可以准确定位(类似蝙蝠的超声波定位功能),高音头发出 >22kHz 以上的超声波应该是比较容易的,集成话筒检测 >22kHz 也是可行的。
    飞飞 评论道
  • 而且如果不需要复杂精细的计算光是因为 Siri 还不足以需要动用 A8 这种与iPhone 6同等计算能力的芯片。想当年,这种双核芯片可把当时的三星八核手机虐哭了。据我所知,现在的类似产品如亚马逊 Echo 是用的是单独的Digital Media Processor,更接近于传统智能音箱,而苹果更接近于有更完整处理能力的计算机系统。谷歌助理急功近利于掌控智能家庭设备。虽然三家公司各有目的,但苹果更像黄雀,目前HomePod应该达到普通家庭音箱与半便携式音箱之间的最大能力饱和值了。(顺便问问飞飞老师为什么与我们有时差啊)
    roxan 评论道
  • 好吧是服务器有时差
    roxan 评论道
  • 嚒,坐等12月上市
    Kosmos 评论道
  • 呃...为啥有时差...可能是我们最近修改网页太多了...
    飞飞 评论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