监听之神,Focal Twin 6 Be 评测

/ 阅读:4633
作者: 飞飞

前言

终于要开始写这对音箱,拖了半年。

8月份我们评测了 Focal CMS65,作为 Focal 监听音箱的入门系列,CMS 获得了叉烧网有史以来的最高分。这次的 Focal Twin6 Be 属于 Focal 的中端 SM6 系列(还包括我们下周会展开评测的 Solo6 Be),同样面世时间也不长,既然 CMS 这个 Focal 的“低端”都可以横扫录音行业的国际大奖,那中端的表现将如何?

在国外很火,有多火?

我从来没见过国外各大媒体有这么夸张的评价(第九页)。

一面倒的夸张,几乎捧成神了。好评常见(老外习惯称赞,“Good”最准确的翻译是“还凑合”),但夸张的好评难得,尤其比较理性的欧美国家。我第一次见到 Sweetwater 上4位工程师联名推荐一款音箱(之前最多两位)、而在 Gearslutz 上而搜索“Focal Twin”有523条相关帖子,高于任何一款单型号的音箱(搜“S3A”是207条、搜“bm5a”是423条),注意这款音箱上市时间不过三年,而且不便宜。(价位问题,拿奖没有 CMS 65 多,只有一个《Future Music》白金奖)

我的第一反映是先冷静,多人追捧并不是正常的情况(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另一方面,国外火到这个程度,国内还没几个录音师听说 Focal,这也不是正常的情况。从众所带来的安全感,让我们多年以来将自己的选择局限于真力单拿和ADAM三个牌子上。

我们还是根据惯例一步步展开评测,揭开“神”的真面目。

 

外观篇(得分:5/5)

Twin6 Be 是我接触过的监听音箱中最漂亮的,没有之一。

我在“外观篇”中想给它6分,因为我们的标准里,4分是优秀,5分是一流,而 Twin6 Be 的外观属于“超一流”(我想是不是其他监听音箱太朴素了)。

可能要介绍一下 Focal 的木箱厂(它们从头到尾都自己生产),除了制造音箱箱体,他们的木箱工厂还在生产专业家具... 我想这在音响界算是一则趣闻或者奇谈,没听过其他音箱厂商能同时生产家具的。在 HI-End 圈子,Focal 的音箱拿出来基本就是一件艺术品(大家不妨去了解一下 Focal 的 Hi-End 旗舰 Utopia ),现在他们把这种艺术理念引入到监听领域,起码对于我这种只玩过监听的人来说,相当震撼。


1、Twin6 Be 的纸箱,很沉,比起里面的东西,这个纸箱有些简陋了。


2、整体外观,木质感与金属感很强烈,很厚实,接缝处咬合的大小非常均匀。


3、监听箱中,这是我见过的最华丽的箱体,没有之一。同价位的PMC用的是刨花板。


4、背部一整片拉丝金属,干净整洁,即使看背部,它也是一件艺术品。


5、磨砂前面板与 LOGO。

技术篇(得分:5/5)之一:高音单元

在 CMS65 的评测中,我们已经熟悉 Focal 的“反式球顶”了,不了解的请再去看看我们之前的 CMS65 评测。但 SM6 系列与 CMS65 的高音头是不一样的,CMS 系列用的材料是铝美合金,而 SM6(包括更高端的 SM9 和 SM11 系列)用的是Berylium)材料。

关于“铍”,我的了解也很少,大家可以去看看百度百科。总之是一种稀有金属,轻、硬、耐高温,主要运用于航天航空。虽然用于音响方面有点杀鸡用牛刀的感觉,但肯定对发声很有帮助(就像铝盆取代铁盆成为主流单元),铍单元可以更快(瞬态)、动态更大(失真小)、而且更稳定(耐高温)。作为 Focal 的独家技术,这里包含了工艺、经验、和成本的壁垒。

引用一下 CMS65 评测中的两句话:“‘铍’这种稀有金属能授权用于商业领域(仅限于美/法/俄的航天领域)的,全球也寥寥无几。”;而“Focal 是在美/法/俄航天领域之外级少数能在商业领域使用“纯铍”的企业(英/德/日仅能生产铍合金,无法生产纯铍)。

注意有些厂商也宣称自己用了 Berylium,例如 Event 最新的 Opal、还有 KRK 最顶级的 E8B(使用铍和反式球顶的牌子怎么突然多起来了?),但都是镀铍,不是纯铍。

最后无责任翻译一下 Focal 官方的说法(英文好的请直接点击原文):

“纯铍反蛋蛋高音,可以覆盖超过5个八度的频率(1000Hz – 40kHz)。人耳的极限是 20kHz,我们为神马要折腾个 40kHz?因为扩展得更多的话,俺们可以改进对瞬态的“感觉”、听到更多微小的细节。

对音箱频响曲线的影响,来自于三个不可兼得的元素:轻度、硬度、阻尼。目前唯一能解决这个矛盾的材料只有一个:铍。比起一大撮人热衷的材料,钛和铝这两者已经很硬了,但铍比钛和铝要硬七倍,因此铍单元的声波传输比钛单元快3倍,比铝单元快2.5倍。并且让频响、瞬态与脉冲响应达到最完美的状态。”
 

1、Twin6 Be 的纯铍高音单元,居然把 Berylium 印在了高音头上。


2、出厂时有一个高音头保护膜在上面,确实很细心,可以轻松取下。


3、保护膜特写,其对音质也有影响,如果觉得音箱太亮,可以将保护膜再盖上。

技术篇(得分:5/5)之二:低音单元

除了高音单元,SM6 系列与 CMS 系列的低音单元也不同。所使用的单元为“W 单元”,我们直接来看 Focal 的说法(原文请点击):

“‘W’单元的目的是最优化的频响曲线,对轻度、硬度、和阻尼三个参数的准确控制。其中‘W’指的是三明治结构,两块玻璃编制纤维夹一块航空泡沫。其中玻璃编织物采用了相当给力的长纤维。单从材料来看,重量与体积已经优于 Aramid 纤维或其他卡夫拉(Kevlar®)纤维的材料,后两者均会对中频产生染色。另外,玻璃与树脂之间的分子附着力也比 Aramid 纤维要强。因此‘W’锥盆的匀称性与弹性都更加优越。

重量与硬度这些独特的优势,让我们可以控制好信号的传输速度。要精确调整‘W’锥盆的阻尼,只需要调整航空泡沫的厚度即可。然后我们根据特定的频率范围,对玻璃纤维单的数量与泡沫的厚度进行多种组合测试,以达到最优结果。因此,‘W’锥盆在全频段都拥有很好的瞬态,相位响应相当出众、而且失真率极低(硬度比 Kevlar 和 Aramid 纤维强20倍)。”

上一页 Focal 说过要解决“轻便、硬度、阻尼不可兼得”这个矛盾的“只有纯铍”,但目前纯铍只有高音单元,不知道为什么生产不了纯铍的中低音单元,总之在中低音上面它们的解决方案是使用组合材料,号称全球研磨最细的玻璃纤维仅能解决“轻便与硬度”的问题,因此 Focal 在两块玻璃纤维加入一层航空泡沫,用以调整阻尼,解决三者不可兼得的问题。
 
有一点值得注意,就是我们这次收到了两个版本的 Twin6 Be,从低音单元可以直接看出,一个版本(上图)的密度小,可以看到一颗一颗的所谓“玻璃纤维”(不确定是不是);另一个版本(下图)的“玻璃纤维”则非常密(研磨得更细的玻璃纤维?),应该是新版(从包装箱的新旧程度也可以判断)。我查了一下目前“W”锥盆最新是第三代,因此不够细的可能是第二代。从 Focal 官方网站来看,里面的图片确实应该是第三代。

注意,第三代与第二代单元的音质有明显的差异,二代比较有“音乐感”,有些Hi-End的味道(Focal 正是 Hi-End 圈子的老大之一...)。三代是比较标准的监听风格:干、近、快(下一页我再细谈)。这两种风格没有好坏之分,我有时听听二代,有时听听三代,好像...都好听... 但对于混音而言,推荐用三代。大家如果要购买可要分清楚了。


1、二代“W”锥盆


2、三代“W”锥盆

技术篇(得分:5/5)之三:调教与控制

Twin6 Be 没有音量旋钮。

模拟信号,过一个元件就失真一点,因此顶级的音响和功放通常连音量旋钮都省掉,内部接线也尽可能短(我知道大家想看拆解图了...我也想,下次吧,我们拆个螺丝少点的 Solo6 Be)。Twin6 Be 仅有三个功能:EQ、电平切换(+4dBu, -10dBV)、中频单元选择开关。

另外,作为一只400W(双低音300W、高音100W)的音箱,背部可谓相当整洁,没有散热片,而且两小时后摸上去一点儿不热...因为低音单元还有一个技术叫 BASH,融合了AB类放大与D类放大的设计,放大电路维持AB架构,因此失真低、干净利落;电源电路则改为D类放大的可变电压输出方式。因此能耗低,效率接近D类放大,这个技术最开始用于 Focal 最顶级的 Utopia 系列(几十万阿),成熟后被采用到中低端的产品线上。(美丽是要有技术含量的...)

 
1、简洁的一大块拉丝金属背面板(散热性能不错),没有音量旋钮。


2、中频单元选择开关,下面居然印了 Focal 总部的联系方式和网址。


3、EQ,这是我常用的调整。


4、输入电平选择,一般都是 +4dBu。

技术篇(得分:5/5)之四:中频单元选择开关

Twin6 Be 的功能不多,可玩性却不少(摆放方式多),主要来自于上一页说到的“中频单元选择开关”,这也是目前所有监听音箱中独一无二的功能,单独拿出来讲讲。

首先,摆放方式有3种(下图),A和C方式的摆放我都很喜欢。如果你强迫我只能选一种,我个人可能更喜欢C的方式,把高音头放到最外。注意一下,竖放时高音头朝外,我们两年前评测的 Alesis M1 官方要求是高音头朝里的,因此没有绝对的标准,再说,尽信书不如无书,像 Alesis M1 我把高音头往外听着也没什么不对。


不过,无论怎么摆,你都会遇到一个问题,要选择中频单元。

Twin6 Be 并不是像 ADAM S3A、M-Audio EX66 或 DSM3 那样的双分频音箱,虽然都是双六寸单元,但 Twin6 Be 是三分频的,两个六寸单元一个用来处理低频,一个用来处理中频,这个开关选的就是这个中频单元的位置。

例如在横向时(下图),官方建议选择朝内的单元作为中频单元(我试过朝外了,也行..)...如果竖放,那左右问题就变成了上下问题,官方建议将上面的单元设为中频单元(这个我觉得只要靠近耳朵的水平线,设为下面的单元也可以的)。

总之 Twin6 Be 共有三种摆法,每种摆法还有两种设置,你可以进行多种尝试。信官方、信自己、信春哥都可以原地复活。


另外我还很欣赏 Focal SM9 系列的“两三路单元开关”,同一对音箱,既可以是 2-way,也可以切换成 3-way,好玩。

技术篇(得分:5/5)之五:MTM 双六寸制式

近年来“双六寸”(或者叫MTM)的音箱越来越多,价位也越来越合适,最便宜的 M-Audio EX66(老哥选其作为主监听之一)连一万还不到。

比起“单六寸”(或者叫TM:Tweeter-Midwoofer),双六寸有一定的优势(之前我们也讨论过一下),首先,音质能在接近六寸(最多人使用)的同时获得更多低频下潜;8寸单元虽然下潜与声压更好,但普遍比六寸软(即使是同系列);从声压级来说,MTM制式也能满足一定的中场监听需要。

不过也有一定的不足,我个人体会主要是中低频的“叠加”,因为两个低音单元发出一样的声波,就做加法了,而孤单的高音头会显得单薄一些,如果把两者的量调合适了,衔接又会有问题。这种现象比较普遍,单元的物理局限无法单纯靠EQ来解决,一来单元工厂开发单元当然是根据主流的TM制式进行;二来大部分厂商尚未掌握成熟的调制方法(比起TM制式)。

在 Twin6 Be 中,Focal 采用了比较有创意的解决方法,虽然采用了两个完全一样的中低音单元,但确是三分频(优势非常明显,K+H就官方表示三分频才是标准的监听),一个负责中音,另一个负责低音,因此没有普通 MTM 中的“叠加”现象。

那为什么不用采用单独的中音单元(Focal 的“W锥盆”最小是3寸的)?一来是成本,3寸W锥盆在 Focal 的 Hi-End 音箱中也不多见,另外,两只同样的单元能保证音色的一致性,不多说了,有好有坏,但没有对错。
 

音质篇(得分:5/5)之一:飞飞主观感受

之前提到 Twin6 Be 有二三代之分,这里仅讨论三代。另外以下为“竖立式”试听,试过很多种摆放与单元设置后,这是我个人感觉最好的,高音头朝外,上单元设置为中音,这也是官方推荐的方式之一。


我们开始。

这是一次独特的体验。

我四年来写了大概30对音箱,这是我听过的第二对“纯平”音箱(第一对是S3A)。

相比起 Hi-Fi 音箱,监听音箱的特点是“平”,但 Twin6 Be 是“纯平”。听过 Twin6 Be 之后,才知道什么叫“平直”,就像你在用 iPhone 之前,一直以为 Nokia 是“手机”。这又包含两层概念,一是曲线平,二是衔接很平(当然,三分频从理论上就比双分频的衔接更好)。高音与中音就像一个单元出来的,另外,低音与中音之间,之前讲过,由于是一样的单元,特性与音色完全一样,因此衔接也是宛如一体。事实上,高中低频三个频段都像是一个整体发出的,而且没有任何特点,原来是什么,就是什么。

如果说有某个频率表现得更好,有,中频,主要原因是我太习惯双分频,现在遇到专门的中音单元有些别扭。突然歌里就多了很多中频的细节,例如人声的和声,第一次发现 Michael Jackson 的老歌里面有这么多和声声部,其实之前它们也在歌里,只是没那么明显。

引入两个新概念:中频质感与低频质感。我在 RM2 评测中说“超高频质感”无敌(之前主要通过超高频来评价双分频音箱),因为音箱之间的中/低频“质感”差别一般并不是很大,但 Twin6 Be 这里的差别相当明显,底鼓与军鼓的“鼓皮声”非常明显,你感觉底鼓就在面前,我打了十年鼓,第一次听到听到身临其境般的节奏,这就是中/低频的质感。后来和朋友(Pro Tools 官方讲师)将 SM6 与 RM2 做了个AB对比,RM2 的 ALT “仿低频”完败。当然,之前我以为 RM2 的低频还好。

另外,虽然中低频细节更多,但由于纵深感很好,你依然可以清晰分辨每个中频细节的位置。

 

有没有不足?有。

正是不足在自已引以为豪的高音头上(你也可以说是风格不同),虽然高频指标一直延伸到 40 kHz,实际上听起来有点“暗”(不是“闷”):频率从 40 Hz 开始一马平川,但到了大概 15 kHz 开始衰减,非常遗憾,要是 16 kHz 开始衰减就好了(大部分人对 16 kHz 还比较敏感),到 18 kHz 等超高频处有接近 3 dB 的衰减,因此高频质感不是 RM2 的对手。

另外一个小问题,在中低音衔接处,500~700 Hz 左右,有 2~3dB 的轻微“叠加”,刚好600Hz处的峰值是我不太喜欢的频段,要是缓一点,或者发生在其他频段都无所谓。

根据以上 Twin6 Be 的两个脾气,可以参考我在第五页《调教篇》中的EQ设置了:高频提升一格(1个dB),低频衰减一格(1个dB)。

没有完美的音箱,不完美的才是完美的。

 

音质篇(得分:5/5)之二:国外论坛与媒体评价汇总

以下国际媒体的观点不代表叉烧网立场,如有雷同,实属巧克力。

(大家尽量查看英文原文,叉烧网只是随便翻译一下。)


机构评测:

1、《Future Music》08年10月,Twin6 Be 评测最后一段(点击下载

“总之,这是我们评测过的最准确、最迅速的一对音箱,Twin6 Be 拥有难得的声像、超广‘甜蜜点’(最佳监听位置)、各种风格流派音乐都完美表现,没有缺点。另外,使用起来非常开心。唯一的问题是我们希望音箱的开关能设置在前面板。

2、《ProAudio Review》08年9月,Twin6 Be 评测最后一段(点击下载

“评测直到晚上,这对音箱绝对给力。4000美金以内的音箱中没有一对是它的对手。当然,适合我的不一定适合你,否则世上只剩一个音箱厂商了。不过,如果你正在寻找一对完美音箱的话,Focal Twin6 Be 是你的首选。

3、Sweetwater 销售工程师 Carson McClain点击查看

“在Sweetwater工作,你有机会试听和使用海量的音箱。我们将音箱们拆开、将音箱们带回家,我们仔细对比每个厂商的不同系列产品。我不得不说 Twin6 Be 是我听过的最好的监听,我从未在任何一对监听音箱上听过这么多的细节。你混爵士和金属都不是问题,问题是这对音箱可以将你定位为一个专业的混音工程师

4、《Sound on Sound》07年4月,Twin6 Be 评测最后一段(点击查看

“这对音箱适合近场也适合中场监听,个人工作室与项目工作室都适用。尽管高音头不太适合我的口味,但不一定不对你口味,因为我觉得大部分监听都是过亮。在监听发展进程中,Focal Twin 6 除了在外观上远超出于大部分音箱,音质上还拥有很好的声场和最自然、更低的低频延伸,价位更高的一些音箱都做不到。在物理方面,它们确实有优秀的做工,在音箱中鹤立鸡群。如果你希望在这个价位上买到超值的音箱,Focal Twin 6 非常值得一听。”

5、《Recording》08年5月,Twin6 Be 评测最后一段(点击下载

“过去几年中,我已经做过很多的顶级监听评测。我希望有一对音箱能够像踢我蛋蛋那样让我清醒,提醒我混音还有改进的地步。我希望有一对音箱能在我录音时带给我乐趣与真实的判断,在我混音时能像老妈一样唠唠叨叨地提醒我。到目前为止,在我用过的所有音箱中,只有 Focal Twin6 Be 能做到。在这个价位中,考虑到做工与音质,这个音箱是你工作室中最有理由的投资。

6、《Resolution》09年5月,Twin6 Be 声学测试,最后一段(点击下载

“Twin6 Be 的表现让人印象深刻,频响曲线与失真度都是一流水准,而 Focal 达成这个目标并没有牺牲太多的瞬态响应。很多用户可能会碰到体积(Twin6 Be 体积不小)与音质的两难,选择后者的日后会发现是正确的选择。总之,Twin6 Be 是对非常值得考虑的音箱,值得在你候选不多的名单上出现。


论坛网友:

Focal Twins Review 2010

My review of the Focal twin 6 (2008)

Any reason not to buy Focal Twin 6's?

Focal Solo vs. Twins

focal twin 6 in vertical position?

Focal Twins

Focal Twin 6 ver. Mackie HR

Klein + Hummel O 300 vs Focal Twin6

Dynaudio BM6A + SUB or Focal Twin 6BE

New Monitors $2500 to spend

ADAM vs. SLS vs. FOCAL

音质篇(得分:5/5)之三:《Resolution》声学测试

以下是英国《Resolution》杂志的声学测量数据,我拿 Twin6 Be 与比较热门的 Genelec 8040 和 YAMAHA MSP7 做个对比。和我的判断差不多(年龄增加之后我的超高频听力有所下降,但经验丰富了很多)。

(PS:《Resolution》是一家专门做录音设备评测的机构,大家如果对其他监听设备感兴趣可以点击这里下载,另外还有声卡和话筒什么的评测,点我


1、正轴(On-axis)频响曲线

Genelec 8040 YAMAHA MSP7 Focal Twin6 Be


2、离轴(Off-axis)频响曲线(可以看到监听范围的大小)

Genelec 8040 YAMAHA MSP7 Focal Twin6 Be

性价比(得分:5/5)以及总结

Focal SM6 系列与我们之前评测过的所有音箱都不一样,这个不一样,主要是气质,有些音箱是高材生、有些音箱是工程师,而 Twin6 像个法国绅士,高雅、礼貌、低调、诚实。

与其说是监听音箱,不如说是艺术品,从用料、技术、到音质,都了给我们很深的冲击,它的出现也好好地给其他监听厂商上了一课。


总结一下个人目前感觉最接近完美的三对音箱,虽然都是我几个月的工资,但我认为它们都拥有一流的性价比,因为上这几款音箱之后,很难再有更换音箱的想法:

1、ADAM S3A:完全没个性,也是难得的“纯平”,估计比 Twin6 Be 再平一点,而且超高频没有衰减,全频段质感一流,比Twin6贵一倍,有米就上;

2、Digidesign RM2:很有个性,超高频质感一流,但有过分提升,第二层乐器都跑到第一层了(虽然不对,但是超爽)。低频ALT技术补充有些过头,对比另外两款的话,量足质松(另外两款实在太优秀了);

3、Twin6 Be:略为谦虚,接近S3A的风格,暗一点(超高频轻微衰减),由于有独立中频单元,中频细节比S3A丰富一些(可惜升级后S3XH也有中音单元,还没专门细听),其他方面,拥有全行业最好的做工、最先进的材料、最准确快速的中低频,虽然并不完美,但我同意《ProAudio Review》对它的评价,它的意义在于首次将“超一流监听”的门槛降低到4000美金/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