监听级PA,试玩 M-Audio GSR 12
前言
近几年的一些小音乐节和小演出,我一直用的还是无源系统(功放 + 音箱),客户有什么你就得用什么。这让我有些不习惯,因为录音棚里的监听系统基本已经实现了“有源化”,先不讨论音质的问题,棚里我操作的全是弱电设备,但扩声我就经常被电(一方面还是缺少经验),因此接系统时必须带手套。
另一方面,用无源需要时刻留意功率匹配的问题,我第一次做扩声把客户6只舞台音箱烧了不止、还导致演出中止...现场全是焦味(耻辱啊~虽然后来发现是鸟巢御用的国产LAX音箱虚报指标~)。
今天突然发现自己OUT了,上 Sweetwater 的有源PA音箱目录一看,种类已经不亚于无源扩声音箱(两者都是四页),百灵达、Mackie、Peavey、JBL和YAMAHA都有对应产品。国内我只用过一次有源的(百灵达),还是无源为主,问JS朋友原因:赚两次钱,一次音箱一次功放。当然,中国市场一般比美国落后五年,例如 Nokia 销量一季度大跌70%,与07年一季度他们在美国的遭遇一样(跌45%)。因此中国无源扩声音箱要与有源音箱持平,起码是在2016年。
Anyway,今天遇到的是一个我们录音行业相当熟悉的品牌——M-Audio 的扩声箱子,以北美监听销量冠军(30%份额,第二是KRK,20几%)的身份进入扩声领域,我们希望它可以给我们带来他们的杀手锏:性价比,以及监听的均衡性。
请大家翻页~
外观篇(得分:4/5)
这次评测纯粹是偶然,路过@普乐音频(GSR系列国内总经销),听说GSR到货就很感兴趣地来听听,因此也没有带相机,以下图片全部 By 普乐音频(虽然拍得没我漂亮...但比我真实...)。
虽然 GSR 号称“同级中最轻便”(右图对比表,这次听的是12寸的GSR12),因此非常适合移动市场(例如租赁和巡演)。实际搬起来还是有些费劲,单只14kg,而且体型庞大,幸好我们平时做的是录音设备(做扩声尼玛就是体力活啊~)。
(小图点击放大)GSR 12 的手感比我之前接触的PA音箱(无源为主)要厚实一点,前面的两个导向孔居然是在单元之间的,给我一点...跑车的感觉(像兰博基尼)。顶部有4个适配脚,用于正上方叠加第二个音箱,看了一下 Sweetwater,大部分小型PA音箱不具备,顶部光滑,上方叠加音箱可能因震动导致声能抵消甚至错位,扩展性不高(但小音箱本来就更有必要去扩展)。
给我冲击比较大的是背面,第一次看到PA音箱背后是密密麻麻的...这个下一页我们细说。
技能篇(得分:5/5)
(小图点击放大)官方的一些结构图与说明。
最值得一说的是背面板,有这么几个亮点:
- LED 峰值信号提示灯,现场环境调音师可能对“失真”与“过载”不太敏感(尤其是无源时代),现在绝对不会了;
- 75Hz 低切,在接入 GSR18 低音炮后,做个低切能让单元更加集中精力于其他频段;
- MIC/Line 信号切换,在最简单的应用场合,例如演讲,你甚至直接插上话筒就能用了有木有!!
- 4种EQ选择,针对了HIFI、DJ 和 Voice,虽然也方便,我觉得专业点还是加个音频接口调EQ吧...别偷懒...
- THRU直通接口,可以复制信号直接接第二对音箱,注意第二对GSR同样又有THRU接口,因此你无论接多少对音箱,从FOH位置只需拖出来两条线即可,不用像我们以前那样出来N条线,太方便了!(虽然无源音箱也有 THRU 香蕉头,感觉会对功放造成更大压力,毕竟有源的是独立供电,无源全是功放供电)
最后要提的是接法,非常丰富,基本上涵盖了所有中小型扩声需求。
音质篇(得分:4/5)
叉烧网的监听音箱写得比较多,但评测PA音箱还是第一次。当天试听环境在室内,也受到一点限制,只能说个大概。
从我有限几次的现场调音来看,感觉扩声音箱细节与监听都有不少的差距,主要表现为中频的发硬与超高频的缺少(当然,最困难的一点,音乐节永远无法克服的一点,还是环境与声学,因此有时他们即使用了世界最顶尖的硬件,声音还是有问题)。
GSR 12 的声音首先明显高于同价位的无源音箱。Sweetwater 单只399 USD,一对大概 7000 RMB 左右,出来的声音绝对是万元以上无源系统的声音,应该是我目前听过最好的小型扩声音箱。由于只需调音量,无须担心功率匹配与过载的问题,声音能够保持一致性,音量从头到尾都清晰。另外是衔接非常平滑,尤其是与超低频的衔接,不会像大部分无源音箱那样分为两个空间,确实是有点监听的感觉。(值得一提是录音棚监听以前都是无源的,目前几乎是清一色有源音箱,是有一定道理的,改天我再写文章说说)
值得一提是无源系统的线路其实是非平衡,因此有源系统用XLR平衡线路的话在长距离传输时底噪会更低,更干净。现在顶级的PA系统(例如 Avid VENUE)走的基本是以太网,以绝对无损的数字信号来回于FOH与舞台,舞台上再变成模拟信号。
当然,扩声音箱的整体缺点还是没变,中频硬、超高频缺乏,不像监听那么细腻和快速,毕竟扩声首先要满足声压的要求(GSR12是127dB),但毕竟比同价位无源系统好得多得多,有源的我只听过比较便宜的百灵达,呃...与监听音箱一样...百灵达不在我们的讨论范围内(导致我之前没有太关注有源PA音箱)...
GSR 12 原厂带有4种EQ预置,DJ 与 HIFI 比较不感冒,因此要求高的话还是用专门的工具调吧(DJ你得加低音炮吧?HIFI...扩声音箱你怎么“HIFI”?),不过 Voice 一档挺喜欢的,声音更加集中于中频,感觉还可以用来做吉他音箱(用箱头直接接)。
选购篇(得分:5/5)
从录音棚来看,近场与中场监听已经清一色有源化(Active Monitor),现在依然无源的只有一些 Main Monitor。在 PA 领域中会不会也是如此?个人认为对于中小型的PA应用、以及对于返听这是必然的,无论音质与操作便利性都全面胜出,是大趋势。
我可以想象,以后做小演出,连“音质杀手”的调音台都不用,直接就音频接口出两条线到舞台,全部与舞台的连线就两根,舞台上的 GSR 通过THRU接口串联8只音箱(其中两个返听),我们之前采访过的老哥就这么干了几年,FF800加SAC扩声软件,没有调音台来控制自然不现实,加个控制器就好了(例如 Artist MIX),这样你甚至可以以母带级水准来做现场(例如音频接口用 Symphony IO)。
更极端的情况是 SAC 这类的现场软件一旦支持 iOS,你用 iPad 就可以混音了,调音台彻底杯具...然后扩声音箱也是无线(嗯,已经好几款了,不过只支持自家的无线系统,没有通用标准),这样到舞台连线都不用...(就差无线供电了~)
M-Audio GSR 系列性价比非常突出,让扩声的门槛又降低了不少,干录音干累了买一套 GSR 就可以接什么婚庆和小演出了,当监听音箱使就行,同时音质比同价位的无源系统几乎高出一倍(虽然你的客户都听不出来...),感兴趣的可以联系总经销普乐音频。
简单列举下目前做户外乐队小演出的“录音级” PA 系统(下回我得试试...):
- 两台 M-Audio Octane 话放,共16通道,ADAT 进音频接口;
- 一台 Pro Tools Mbox Pro 裸奔版,8入8出,还有小三芯输入(接 iPhone放伴奏);
- 三对 GSR 12(一对返听),一对 GSR18 低音炮
- 控制器就直接用 iPad 吧,亮爆客户双眼!!(PT调成录音状态、激活 Low Latancy 模式)
M-Audio GSR 系列总经销
普乐音频
网址:audioplaza.com.cnm
附录:GSR 18 有源低音炮
还拍了几张 GSR18 低音炮(单只32公斤),感兴趣的看吧,背面板(不是底部)轮子太方便了...我以前搬低音炮叫一个苦,几个大男人搬都吃力(小图点击放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