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用 Cubase 玩电音的人们 Vol.1 —— 专访 SendersChen(a.k.a SPYFI)

/ 阅读:1971
作者: 一桑


最近在忙什么?

3月底,运作西安厂牌无聊屋来北京天津的派对宣传事宜。白天的工作要出差,还接了一些商业配乐的业务,所以分身乏术,头疼。创作效率真的不高。演出呈现也有点差劲,这个状态快一年了,不行。


去年似乎你以 SPYFI 身份在创作上有一个大爆发,3张EP,1张专辑。是什么原因让你在 SPYFI 这个身份爆发了强大的创作欲望?

就是很巧,姣屎凳督也好,LET ME LOW IT也好,都是在一个策划周期里的一种心情下完成的,也跟别的制作人玩的很开心。作品就算是攒了有一段时间的,所以其实谈不上是爆发吧,巡演算是爆发哈哈哈


最近参加 RanGroove 合集,反而以 SendersChen 这个身份加入的,今年会有更多 Techno 方面的作品吗?

我一直跟燃音乐保持沟通,因为我很欣赏燃团队的宣发,理念,以及美工。在RAN第一集的时候我就觉得做得很好,是有趣有内涵的TECHNO/HOUSE音乐,不搞“潮”那套的有趣。加入合集只是第一步吧,以后还有好玩的~


你是怎么一步步掉入电子音乐这个坑的?

这已经不是坑了,可能生命中“爱好”类的事情是个坑,但电子音乐在今年给我感觉已经几乎是我脑子本身了。 步骤:小学听日本动漫香港儿歌,日本流行,小室哲哉的流行音乐里有很多电音元素,算是了解了最原始的,初中高中港台流行,大学欧美摇滚,中国摇滚。2005年大学师哥涂灏,也就是后来针刺疗法的DJ Terry Tu给了我一张HUANG WEIWEI做的风格是Chill Out,Electronic以及一点Drum&Bass的Mixtape,这张Mixtape让一天到晚都在听摇滚乐和J-Pop的我惊呆了,这是我没听过的东西。然后就开始,狂听,查资料,下音乐,买盘,结合上编曲课的知识就开始模仿听的音乐去制作电子音乐了。


我们了解到你并不想把自己称作 DJ,能告诉我们原因吗?

我依然觉得DJ是把舞池作为第一位要素的才是DJ,或者说好DJ。我确实不是好DJ,在音乐上我其实是个性和自私的,从我LET ME LOW IT专辑发行后很多平时不怎么说话的音乐朋友也走过来跟我提过问题,但事实上我音乐并不会跟我本人这么平易近人善解人意便是。就是我会告诉你我是怎么理解舞池,我会怎么通过DJ台其实是表达我自己,我用音乐去演说,当然这里面手段包括DJ,4DECK也好,加采样也好,LIVE也行,放自己制作的音乐和REMIX作品都算是。DJ还是跟舞池,以及舞客捆绑在一起,我现在可能在理解自己的阶段上依然乐此不彼,要做到“在正确的时间和地点给正确的人放正确的音乐(达西教我的)”还需要努力。我有努力,但这个可能还不算是“克服”,而是“找到平衡点”吧


现在似乎有一批以硬件设备做 Live Set 的团体正在崭露头角,你对此怎么看?

牛,有意思,想加入,但钱不算很多,而且我也在整理我的固有设备,看能不能因地制宜制作我自己的硬件之音。时间也不够,我一旦玩起来,一天我可以一动不动,我当时买了303和几个单块之后就这样的。疯了哈哈哈


你的作品都很有“新意”,你平时的创作方式是怎样的,或者说创作一首歌的流程是怎样的,怎么捕捉灵感完成最终的作品?

我喜欢“新意”这个词,同时我也接受音乐同行们真诚的评价“不贴耳”。不同的创作方式吧,有一种情况是从一些作品里获取到了灵感,一段RIFF,一个LOOP,或者LOOP都算不上的一截,可能就是启发我。还有就是我要说个什么事儿,聊聊,怎么聊,做个歌吧。还有就是旅途中撸回来的采样,换个心情和环境下去听,再去尝试把采样作为动机或者元素,发展音乐。这是通用的,不限风格下的创作手法。

当然了该调 VST 还是得调,而且我也不会吝啬用预制,我不会特别作,并不是非得自己做个什么音色,预制改改也是不错的。


感觉似乎 99% 的人都在用 Ableton live 制作电子音乐,为什么你会选择用 Cubase 来制作电子音乐?

我这人上年纪了哈哈哈,你可以去做个调查,看 30 岁前玩音乐不超过 5 年的制作人用的 DAW 最多是啥,以及 30 岁后玩音乐超过 10 年的制作人用的 DAW 最多是啥。我相信 Live 的比例会有所不同…… 

其实没玄机,就是懒得学新的 DAW,要我学个跨界的软件可能还行,譬如 AVENUE 之类的,但Live 用来编曲的话我还是很不顺,我更多用 Live来演出,无论是电音还是演奏键盘软件乐器我都用LIVE,确实好用。


电子乐在混音上与其他音乐的混音有所不同,你有没有一些经验介绍给大家?

我的 MIXING 并不是很好,这个我虚心接受批评,而且最近两年一直在阅读一些近年新出来的相关教学文章吧。在摸索。经验谈不上,有一条我也是跟 HOWIE LEE 学的,在旁链压缩的时候,复制一条负责触发的轨道,把他的 OUTPUT 轨道关掉,然后整体把轨道前移50毫秒左右,因为人耳的一点滞后感,这么操作旁链的话,应该会更“干净”。让得更早且听起来更爽。

另外一条是在软合成器里,其实他们自带的 EQ 可能都是经过工程师设计的,具有音源匹配特性的 EQ,在你“输出 WAV 再加压缩均衡”之前,先动一下每个插件的 EQ,先听听,说不定能更到位。

旁链大家都知道了,但就还是,靠输出 wav 切频段来搞低频乐器其实不太够爽,这可能是咱搞底鼓和 BASS 的时候依赖了采样或者预制。在编曲阶段就需要给鼓和贝斯的 VST 轨道添加示波器,仔细看频段的关系,以及写 MIDI 和贴采样的时候看清楚音符的长度和量化,BASS 跟底鼓各自的 DECAY 和 RELEASE 算清楚了,这样再去聊旁链才更干净。

底鼓这个事情,我们摇滚演出拾音是要双拾音,一个在鼓腔内,一个贴近鼓槌打击鼓皮的位置,就是要保证打击感跟低频振动。所以偶尔可以看看叠底鼓能否搞出不一样的音色哦?

吐槽一点,凡是音乐都拿 OZONE 跟 L2 L3 一顿提电平的,真的醒醒,削波很严重的,现场播出来你就知道糟糕了,PA 对混音的问题会放大了很多倍呈现!!!!务必分轨的时候就得做得更干净!!!


有没有想对现在正在进入电子音乐领域的年轻人说的话?

还是希望是热爱这个文化,且热爱音乐本身再进入电音领域吧,别“潮”“嗨”“炸”,别因为这事儿可能有“热钱”。我是偶尔会有偏见,但这是我心里话。


推荐一张最近觉得不错的唱片吧?不许推荐自己的。

RAN GROOVE4!!!! 哈哈哈!!!! 最近是 Drumcode 发行了 Pig & Dan 以及 Adam Beyer 联手的新 EP,惊呆了,我的青春一部分啊!《CAPSULE》,里面我最喜欢 WE ARE E,的底鼓,估计是3层。

还有上个月吧,听了 Knopha - Me or the Other Guy 的 REMIX EP,几位制作人的REMIX各有特色,有走柔的,也有走冷硬的,各自不同的好听。

以及我觉得大家不知道杭州的坏牙实验室去年出了一张低调的合集吧。也算是各路好玩的元素,好玩的音乐人一起搞了事,而且有几个名字消失很多年的音乐人出现了。过于低调了……叫做GOOD HEAD BAD TOOTH,大家要去听听。


  • 老陈实在人
    kaid 评论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