秘密行动赴台录音与音乐行业浅谈——许波老师专访

/ 阅读:2868
作者: 一一

大概一个月前 秘密行动乐队 发布了他们的新专辑《Loop 循环》,而现在他们的《Loop 循环》自虐式全国巡演应该已经拉开序幕了,我们一周之前刚刚此为此采访了他们,而这回我们联系到了他们这张专辑的制作人许波老师,聊了聊秘密行动这次赴台录制专辑的过程和现在国内音乐市场的现况。

聊天中我们了解到许波老师 06 年加入豆瓣,一直负责豆瓣音乐的内容编辑以及运营,去年豆瓣把音乐这块给独立出来做了个子公司,之后他们又在豆瓣音乐下创立了一个厂牌,名字叫做 大福唱片,开始准备帮助一些音乐人做唱片或是巡演,旗下的音乐人有 90 后网络民谣传奇 花粥、深邃浪漫的云南摇滚乐队 、上海 Techno 之子 MHP 等等。当然 秘密行动 乐队也是旗下乐队之一。而许波不光管理着豆瓣音乐经营着大福唱片,期间他还一直坚持在做自己的乐队,现在依然是 P.K.14 乐队的吉他手。

我们知道您在 P.K.14 乐队担任吉他手,介绍一下您的乐队吧。

它是 97 年在南京成立的,大概在 99 年全部来到北京,我是 01 年加入 P.K.14 乐队的,在 03 年的时候孙霞(贝斯)生了一场大病离开了乐队,换了 施旭东 进来,我们现在的阵容就是那个时候固定的。

许波老师与秘密行动乐队

秘密行动是一支很年轻的乐队,您是怎么发现他们的?

他们在 11 年左右参加过一次演出活动,我们在那个时候就已经注意到他们了,因为他们都是四川音乐学院的,都有着很好的技术背景,所以在那个时候先不说音乐怎么样,起码整个乐队的成熟度对于一个年轻乐队来说已经非常好了,再加上他们之间的默契程度致使他们很容易就能跳出来被人发现。在我们去年开始做这个大福唱片之后,我们也在和我们之前关注过的乐队联系,联系到他们的时候他们也正好想做唱片,所以就让他们来试试了。

那您担任他们制作人之后,他们创作和您制作之间是怎么样交流的?

其实在准备录音之前他们的歌都已经是成型的了,所以创作上跟我关系不是很大,但是中间也有很多曲折,期间也有很多我的问题。是这样,他们最早心仪的制作人是国内另外一个乐队的主唱兼吉他手,结果一问价格大概是一天 1 万左右吧...由于预算不足再加上我对他们的歌也很感兴趣所以我就说我试试吧,但是我之前并没有担任音乐制作人得经历,我的经验全部来自于 P.K.14 的制作过程,但是我有信心能做好这张专辑,最后他们也觉得可以合作,所以制作人的事情就这么定下来了。

赴台录音

为什么选择去台湾录音?

我们确定合作关系以后,他们把 Demo 发给我,然后听了之后我就一直在考虑整张专辑的制作方向是什么,最后觉得还是不能像传统的地下摇滚乐那样去做,所以我就在想算上我们有限的预算,在什么样的地方可以找到录音质量有保证的棚,正好台湾这个朋友我也认识,原来 P.K.14 在台湾巡演的时候他也帮过挺多忙,这个录音师之前是在美国学习,也参加过大型录音的项目,而且这个棚是找的澳大利亚的一个做录音室设计的人专门设计的,鼓的声音是在台湾最好的。还有就是录音师本身也是好几支独立乐队的鼓手所以很多台湾独立乐队都会在这里录音,而且还有很多流行歌手比如像刘若英,庾澄庆他们也会选择在这里录,所以我觉得这个人既具备大流行乐的那种高保真的声音处理技巧,还对独立音乐摇滚乐的这种流派有着很深的理解,所以我觉得这个项目和他合作比较合适,所以选择了台湾的 112F 这个棚。

身为秘密行动乐队的制作人,您在整张专辑的录制过程中参与了哪些工作?

最重要的一件事就是选择录音方案,其实就是选择录音棚与合作人。后来我跟他们一起去的录音棚,他们在里面录,我和录音师在控制室里,我们一直都是一起在工作。很多事都是和乐队一起商量完成的,包括每一首歌,每一个细节,录音过程中可能我会给他们指出哪里不太好,然后再重新录制。

录音过程中有没有遇到比较棘手的问题?

这个还真没有,因为我们录音时间很紧张,只有 5 天时间,而且所有都需要同期去录,所以我们在录音之前开过很多轮会议,包括每一首歌该怎么去录,都会用到什么不同的设备,反正是把能想到的细节全都想到了。

台湾录音棚里的硬件怎么样?

我个人对硬件不是特别的了解,但是秘密行动乐队的段轩因为自己在成都也有一个小的录音棚,所以他对硬件还是比较了解的,刚一进棚的就对里面的设备有很多赞叹,我们用的 DAW 是 ProTools,但是其他像压缩、话放等所有的设备都是硬件的。

他们那边在做混缩的时候是用调音台还是纯粹用 ProTools 去完成?

他们比较有意思的事棚里并没有硬件调音台,混缩的时候用软件的部分很少,大多数工作都是用硬件完成的。

整体的录制流程是怎么样的?

在录音方面还是很摇滚的,几乎所有乐器都是同期录制,但是他们的技巧都很不错,用了不到两天就录完了所有的器乐部分,然后录唱,最后一天补了一些细节和合成器部分,但是现在你们听到的效果其实是在缩混上下了很多功夫的,但是由于时间和成本问题我没法一直呆在台湾和录音师一起完成缩混,录音完成后我就和他们一起回来了,回来之前我们花了一个下午的时间把每一首歌缩混的意见留给了录音师让他去操作。大概半个月的时间我们收到了第一版,有很多的问题,恰巧这会儿录音师要来国内,我们约在了段轩的录音棚里,这时候我们最大的问题是我们到底要做一张摇滚乐还是一张电子乐,最后还是决定做成摇滚乐,然后没过多长时间我们收到了几版,到第三版的时候已经完成了将近 70%,后来 4 月份的时候我也是有机会去台湾,又去到他的棚里决定了第四版的缩混,几乎就已经差不多完成了。算上母带的话整体用了大概 4-5 个月的时间。哦对了,母带我们没有采用国内大多数人采用的直接用数字给 wave,我们是直接压成了一个 DDP,我们的录音师认为从 wave 到刻盘可能还是会存在一些损失,所以最后采取了这种方式。

许波老师浅谈音乐市场

“现在我们可以在流媒体平台上听到几乎所有的歌,然而无论是体育场还是 Live house 的演出也越来越多,虽然看起来整个市场在向一个好的方向发展,但是我们似乎并没有感觉到整个市场本质的变化,这是为什么?”

许波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随后他沉思了一会儿便说到:“音乐整个市场是在消费者这一端的,我不能说它是在萎缩,但始终就是这么大。然而现在可以让人们消磨时间或是去消费娱乐的方式越来越多,比如电影、游戏还有甚至是更方便的例如微信这样的社交平台,因为一个人的时间是有限的。”

“80 年代很多人可以花很多时间在音乐上,然而现在消费者的需求和时间是在变化的,消费者的时间是固定的,但能玩的东西越来越多,这会使消费者的选择变多,也就意味着音乐这一块的市场会相应的萎缩,但我们也并没有这种感觉,所以结合刚才所说的促进音乐市场的那些事就和消费者这个问题抵消了,音乐这个市场还是在平行前进,但即使是平行前进,音乐这一块市场仍然在整个环境里占比很小很小,而且音乐行业里相关的利益方很多很多,所以分到每个人手里的钱就会很少很少,因此就限定了这个行业里的内容生产者没有足够的能力去支持他们自己不停的创作出特别好的作品。”

总之现在就是由于市场小,利益方多,内容宣传者得不到足够的资金支持,这一系列的问题到了用户这端就意味着他们可以去看电影可以去玩游戏,而为什么要去听这些没有什么意思的歌?这就直接导致了市场无法变大,所以就一直纠结在这了...这其中还有一个最基础的就是我们国内完全没有针对音乐创作或是制作的系统性的的音乐教育,这又导致了做音乐的人完全就是凭借个人能力去模仿曾经自己听过的那些喜欢的歌,这完全就不是一个标准化的东西。

最后当我们问到关于乐队这个群体的时候许波老师认为现在他们面临的问题太多了,结合上面说的音乐市场的现状,现在最大的问题还是如何生存下去,然而像大福唱片这样的厂牌越来越多,而且线下的活动也越来越多,显然他们想更贴近这些音乐人做一些脚踏实地的工作,极力的想去帮助这些音乐人解决生存问题,去帮助他们经营乐队。我从大福唱片的豆瓣小站里了解到他们有着宏伟而单纯的愿望——签下最棒最有潜力的音乐人,帮助他们制作出高水准的优质唱片,并让大家都能听到、了解、欣赏这些音乐。虽说国内的音乐教育我们没办法改变,但我仍然看到无论是厂牌还是音乐人,他们一直在不断的为了音乐而努力。